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藝術探微
摘自:《德清教育信息網(wǎng)》
[摘要]: 音樂藝術欣賞是普通高中的必修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內容與途徑,高中音樂教材選編了大量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因此,如何積極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優(yōu)化課堂教學,引領學生步入高雅的藝術殿堂,就成了音樂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筆者在教學中堅持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在實踐中摸索出了標題欣賞法、主題識記法、對比欣賞法、音樂評論法等四種教學方法。
高中音樂教材匯集了大量古今中外經(jīng)典音樂作品,這些作品有著極高的思想性、藝術性和審美價值,對于培育和提高青少年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審美趣味、思想修養(yǎng),促進他們身心和諧發(fā)展有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但是在教學中如果不注意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就很難使這些高雅的音樂真正走進學生心靈的深處,引起年輕人情感共鳴,因而也就難于發(fā)揮音樂藝術的積極的審美、教育、認識、娛樂等功能。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在吸收同行經(jīng)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下四種教學方法。
一、標題欣賞法
⑴ 欣賞音樂,設計標題
在作品欣賞前,教師對作曲家及有關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等知識一概不說,先讓學生完整地欣賞一遍音樂,然后根據(jù)自己的感受、想象為作品取一個標題。如筆者在讓學生欣賞《培爾 .金特》第一組曲中的《晨景》后,同學們興趣濃厚地說出了許多富有創(chuàng)意的標題:《春天的早晨》、《湖光山色》、《幻想曲》、《春天的旋律》、《飄》、《遠航》等等。為了防止學生對音樂的“貼標簽”、“玩文字游戲”,我要求學生解釋自己命名的標題含義。并說說音樂旋律、節(jié)奏、速度、音色等音樂要素的特點。實踐證明,這種欣賞教學方法打破了常規(guī)的欣賞課程式:出示作品名稱----介紹音樂家----交代時代背景----分段聽----完整聽----談感受----教師小結。對于提高學生的藝術想象能力和音樂修養(yǎng)有著積極的作用。
⑵ 理解標題,聆聽音樂
在欣賞音樂前根據(jù)樂曲標題的提示,進行想象,理解音樂內容,然后再欣賞音樂。
如欣賞我國傳統(tǒng)名曲《春江花月夜》這首樂曲,筆者首先讓學生根據(jù)標題的提示,說說音樂表現(xiàn)怎樣的意境?由于高中學生已有一定的文學修養(yǎng)和藝術想象能力,通過討論他們都能回答出:音樂表現(xiàn)了一幅春天、江水、鮮花、月亮、夜晚的良辰美景圖,充滿了詩情畫意,在此基礎上,再討論分析樂曲的旋律、節(jié)奏、音色、速度等特點。教材中浪漫樂派、印象派、民族樂派的許多作品如《邀舞》、《水中倒影》、《沃爾塔瓦河》等等作品的名稱已揭示了音樂所含的內容,教學時可常用這種教學方法。
二、主題識記法
主題是樂曲的主要思想,是全曲音樂形象的基礎,當我們想到一首樂曲時,我們總是憶起代表和象征那首樂曲的主題旋律,為此,在欣賞旋律性較強的作品時,可以通過聽、唱、奏等途徑讓學生熟悉主題旋律,并進一步分析主題旋律的音樂特征,為全曲的欣賞作好鋪墊,如欣賞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窌r,首先我讓學生哼唱 “愛情主題”、“共讀共玩”以及“封建勢力”主題,并通過片斷欣賞,讓學生說說各段音樂的特點,學生不難聽辨出優(yōu)美抒情的愛情主題,歡快、活躍的共讀共玩主題和兇殘蠻橫的封建勢力主題,然后結合主題欣賞,講解奏鳴形式結構,最后讓學生欣賞全曲。有的學生聽后說道:“原來交響音樂的寫作發(fā)展是很有規(guī)律和邏輯的”,反之,學生定會覺得交響音樂雜亂無章,不可捉摸而聽不懂。因此,主題識記法可以使學生較好地把握音樂的發(fā)展變化,深入細致地感悟音樂語言。
三、對比欣賞法。
對比欣賞法就是指通過聆聽、思考、深入淺出地分析作品創(chuàng)作與演奏過程中的對比因素,使學生主動地感受音樂、鑒賞音樂,對比是音樂家創(chuàng)作、表演音樂的重要方法,在欣賞教學過程中,若能準確地分析,比較音樂中存在的對比因素,理解音樂發(fā)展與變化的特點,無疑會加深欣賞者對音樂的體驗,提高欣賞音樂的興趣,具體在教學中,對比欣賞有以下四個方面。
⑴ 同一首樂曲中各部分音樂形象之間的對比
如《北京喜訊到邊寨》《牧童短笛》《春節(jié)序曲》等作品,音樂的各部分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音樂的對比變化,并且想象這種對比表現(xiàn)了怎樣不同的意境與形象,而不必去劃分段落、解釋各段的音樂內容。
⑵ 同一首樂曲的不同表演形式之間的對比。
音樂作品中有許多經(jīng)典名曲往往有不同的表演形式,若能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多聽聽不同的演奏(唱)形式,不但可以激發(fā)興趣,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在內心與作品形成共鳴,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藍色多瑙河圓舞曲》就有管弦樂、鋼琴獨奏、混聲合唱、童聲合唱、女聲獨唱等表演形式,管弦樂隊的演奏充分體現(xiàn)了 “圓舞曲之王”的音樂風格,讓人領略到維也納圓舞曲的特色;鋼琴獨奏創(chuàng)造了一種深沉的意境,讓人想象到多瑙河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人們對這條河流無限的深情;混聲合唱使人感到人聲豐富的表現(xiàn)力,仿佛使人看到壯麗多姿的多瑙河風光,給人以無窮的活力和生機;童聲合唱那清純明亮的音色,猶如多瑙河粼粼碧波,充滿了對和平美好生活的憧憬;而抒情女高音的獨唱則使人感受到多瑙河的美麗與高貴。的確不同的表演形式,給人以不同的聽覺反應和審美感受。這種有比較的欣賞對于提高音樂鑒賞水平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⑶ 不同演奏版本的對比
眾所周知,音樂演奏(唱)是對音樂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因而帶有演奏家特有的風格,不同的大師對同一首音樂作品的詮釋與表演風味迥異,常常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如能讓學生仔細聽辯,找出對比變化,同樣也可以獲得不同的審美享受。例如歌曲《我的太陽》是眾多男高音歌唱家的保留曲目,特別是最負盛譽的 “三大男高音”的演唱更是令人精神爽朗、賞心悅目。在課堂上我為學生播放了“三大男高音”演唱錄音,通過欣賞使同學們感受到帕瓦羅蒂的歌聲猶如銅管樂器的音色一樣,剛鍵有力、明亮輝煌、熱情奔放;多明戈嗓音飽滿、剛中帶柔,歌唱富有戲劇性;而卡雷拉斯的演唱線條清晰、氣息均勻、深情投入;總之,三位男高音的歌聲各具風格,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又如欣賞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第一樂章時,我讓學生分別欣賞了以下幾個版本: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1984年的錄音;穆蒂指揮美國費城交響樂團演奏的錄音;洛林馬澤爾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的錄音;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的錄音。通過比較欣賞,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不同的指揮和樂團在演奏這一首作品時,風格上的不同特點,在速度、音色、力度變化方面也有較大的差異,在教學中,這種欣賞還可以逐步把情感體驗與理性思考引向深入,從而給學生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⑷ 不同作品之間的對比欣賞
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對教材進行重新組合,根據(jù)教學目標選擇題材、體裁、民族、年代以及種類不同的音樂作品進行比較欣賞,如為了讓學生理解音樂表現(xiàn)要素的作用,在一節(jié)音樂課中,我讓學生欣賞了《梅花三弄》和《一個華沙幸存者》兩首作品,要求找出兩首作品音樂語言(即旋律、節(jié)奏、和聲、調式、音色等)、音樂形象、作品風格、音樂情感、作品意境五個方面的不同,由于這兩首作品存在著鮮明的對比,通過聆聽、比較,學生均能做出正確的解釋,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傊ㄟ^不同作品的對比欣賞可以豐富學生知識、開闊視野、提高欣賞能力。
四、音樂評論法
音樂欣賞是音樂的第三度創(chuàng)造,是審美主體在音響感知的基礎上,通過理解想象和聯(lián)想對音樂加以自己的補充。因此,對同一首作品的欣賞,往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音樂評論法就是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一種民主氣氛,讓學生各抒己見,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看法。音樂評論可以是口頭形式和書面形式兩種。評論的角度可以是樂曲的思想內容、創(chuàng)作風格、音樂特征、表演風格等。例如在欣賞《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后,我問學生對音樂有何感想?有位同學說到: “這首作品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貝多芬坎坷、不幸的人生和他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他的音樂和他的人一樣,充滿著英雄的氣概,人生無坦途,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需要我們自己去把握”。筆者在執(zhí)教《十面埋伏》、《梁山伯與祝英臺》、《命運》等教材中必聽曲目后,通常請學生寫一篇聽后感,我不要求文章的體裁、字數(shù),只要求有真情實感,結果同學們大都能認真完成。但是運用音樂評論法須注意使學生對音樂作品有深刻情感體驗,能與音樂形成強烈的共鳴,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有話可講,有感而發(fā)。為此,教師可以利用電腦多媒體或進行課堂表演(師生演唱、演奏、舞蹈、配樂詩朗誦)等多種途徑與方式進行教學作為鋪墊。通過教學實踐,我覺得評論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愛好,可以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音樂作品欣賞活動中,從音響感知、情感體驗上升到理性欣賞。
高中的音樂欣賞課是對學生實施美育的重要載體。要讓經(jīng)典音樂對高中學生來說不再感到望而生畏,變曲高和寡為 “曲高和眾”,關鍵就是要從高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fā),充分調動他們的各種藝術感官,提升藝術欣賞水平。事實證明,只要能發(fā)揮好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設出合理的教學藝術空間,學生們腦海中的藝術精靈就能在高雅的藝術殿堂里愉悅、輕松、自由地翱翔。
[參考文獻]:
1、《音樂審美欣賞》葉林著.西藏人民出版社
2、《音樂欣賞》羅伯特.??驴酥?人民音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