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音樂教案 > 小學音樂教案 >

蘇少版第11冊音樂教案-免費教案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蘇少版第11冊音樂教案

《我愛米蘭》(第一教時) 
一、 教學內(nèi)容 
唱:《我愛米蘭》 
二、 教學目的 
學習深情、富有表情的歌唱,二部合唱和諧,把對教師的熱愛、尊敬的感情在歌聲中充分體現(xiàn)出來。 
三、 分析及重點、難點 
《我愛米蘭》原是一首優(yōu)美動聽的通俗歌曲,后來改編成童聲合唱的。它用借喻的手法贊頌了老師為培養(yǎng)下一代嘔心瀝血、默默奉獻的精神,曲調(diào)流暢感人、情真意切。歌曲用主副歌形式寫成,主歌是旋律相似的兩個樂句,以較平穩(wěn)的音調(diào)贊頌了老師窗前的米蘭花默默向人間播灑花香,用青春裝點祖國的高尚品質(zhì)。副歌部分從“啊,米蘭”處開始,逐漸推向高潮。曲調(diào)逐漸上行,層層推進,又逐漸回落,歌詞的寫作筆鋒一轉(zhuǎn),使人恍然大悟,原來是借米蘭來贊頌老師。表達了學生對老師的無限敬愛和衷心的感激之情,聽來感人肺腑。加上合唱的低聲部,使歌曲更加豐滿動聽。 
重點:二部合唱。 
難點:二部合唱。 
四、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小黑板。 
五、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1) 師生問好。 
(2) 發(fā)聲練習: 
2. 導入新課: 
師:9月10日是什么節(jié)? 
答:教師節(jié)。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歌,一首尊師重教的歌曲《我愛米蘭》 
3. 新授: 
(1) 復習C大調(diào)音符,告訴學生“do”是可以流動的,“do”的位置改變了,其他音的位置也會相應改變。 
(2) 老師和學生一起給小音符“搬家”,并結(jié)合歌曲的旋律,練唱幾句G調(diào)記譜的旋律。 
(3) 學習歌譜:(第一聲部) 
采用視唱與聽唱、老師唱譜,學生找旋律的方法學習歌譜。(注意:第一樂段的兩個樂句,第一樂句有附點,第二樂句沒有附點) 
學習歌譜:(第二聲部) 
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老師要幫助學生多聽、多唱。注意兩聲部的和諧。 
(4) 學習歌詞: 
跟琴哼唱。 
聽錄音范唱。 
有感情地演唱。 
后半段如“啊,米蘭”、“我愛,老師”等處要唱得較連貫、激動,充滿感情,力度應隨旋律的起伏而變化。 
兩聲部演唱和諧。 
4. 小結(jié):今天,我們學習了《我愛米蘭》這首歌,表達了學生對老師的尊敬、熱愛,請大家課后練好歌曲,在9月10日這天全體起立,向你們的任課老師深情地唱起《我愛米蘭》,觀察你們的老師收到這份新穎而有意義的禮物時,臉上會出現(xiàn)何種表情。 
5. 結(jié)束下課。 


《我愛米蘭》(第二教時) 
一、 教學內(nèi)容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二、 教學目的 
通過音樂欣賞,了解敘事歌曲及三部曲式的特點,領(lǐng)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 
三、 重點: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敘事歌曲的特點。 
難點:感受歌曲各段所表現(xiàn)的不同意境。 
四、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 
五、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1) 師生問好。 
(2) 發(fā)聲練習: 
2. 導入新課: 
我們同學們和爸爸、媽媽是相差一個時代的,有著完全不同的經(jīng)歷的人。那么,有沒有誰聽爸爸、媽媽講過過去的事情? 
答:有?。]有) 
師:請個別同學起來說一說。 
師:今天,我們來欣賞《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3. 新授: 
(1)出示錄音機,聽賞音樂一遍。 
思考:這首歌可以分幾個部分? 
答:三個部分。 
問:這三個部分有什么特點嗎? 
答:第三段和第一段基本差不多。 
(2)老師介紹作品: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管樺詞、仇希賢曲。發(fā)表與1958年《兒童音樂》創(chuàng)刊號。這首可以獨唱也可以齊唱的敘事性兒童歌曲,曲調(diào)優(yōu)美動聽,感情深切真摯。歌曲采用帶再現(xiàn)的三步曲式。 
仇希賢(1919―― )我國現(xiàn)代女作家。長期在中央樂團從事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作有大量的聲樂作品。 
(3)復聽歌曲,思考:這是一首敘事歌曲,那么敘事歌曲有什么特點? 
答: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 
(4)分段欣賞: 
第一部分:生動地描繪了新社會農(nóng)村的夜景,明月當空,孩子們圍坐在豐收的谷堆旁,傾聽媽媽講故事,曲調(diào)柔美、寧靜,節(jié)奏較舒展。 
第二部分:敘述了舊社會的痛苦生活,曲調(diào)起伏較大,音程的大跳以及切分音的運用,表現(xiàn)了一種悲憤控訴的情緒,其中基本相同的曲調(diào)反復了四次,不僅加強了歌曲的敘事性,也是音樂素材更為簡練集中。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現(xiàn),音樂把人們又帶回了現(xiàn)在,夜晚還是那么寧靜,但媽媽講的過去的事情卻讓孩子們深思。 
回答: 
A段表現(xiàn)了 的情緒。B段表現(xiàn)了 的情緒。其中有 句曲調(diào)是基本相同的。 
(5)最后完整地欣賞。 
(6)跟隨錄音有感情地唱這首歌。 
4. 小結(jié)。 
5. 結(jié)束下課。 


《熱愛地球媽媽》(第一教時) 
一、 教學內(nèi)容 
唱:《熱愛地球媽媽》 
做:為樂句排順序 
二、 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用親切深情的歌聲來表達歌曲期盼優(yōu)美環(huán)境的愿望。通過學唱歌曲,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他們自覺的文明習慣。 
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旋律進行的感受能力。 
三、 教材分析及重點、難點 
《熱愛地球媽媽》是一首詞曲都很優(yōu)美的少兒重唱歌曲,4/4拍, 大調(diào)。全曲為不帶再現(xiàn)的單二部曲式,兩個樂段均由兩個4小節(jié)的樂句構(gòu)成。第一樂段是敘事性的,d第二樂段是歌曲的副歌,音區(qū)提高,節(jié)奏變得活躍,并且運用了重唱手法,突出了“熱愛地球媽媽”、期盼擁有優(yōu)美環(huán)境的主題。 
重點:兩聲部和諧均衡。 
難點:兩聲部和諧均衡。 
四、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錄象機、電視機、錄象帶。 
五、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1) 師生問好。 
(2) 發(fā)聲練習: 
2. 導入新課: 
“熱愛地球”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土地沙漠化、洪水爆發(fā)都是人類不注重環(huán)保釀成的悲劇。 
請看錄象(土地怎么會變成這樣的),把《熱愛地球媽媽》的歌曲作為背景音樂,邊看、邊聽、邊感受。 
(觀看錄象) 
師:剛才同學們都看了錄象,有什么感受? 
答:我們要保護環(huán)境,不要做不利于環(huán)保的事情。要呼吁全社會、全人類都來保護環(huán)境。 
3. 新授: 
(1) 學習第一聲部歌譜: 
(2) 學習第二聲部歌譜: 
(3) 兩聲部和諧。 
(4) 學習歌詞: 
用中速演唱,深情地。 
有感情地演唱。 
兩聲部演唱和諧、均衡。 
(5) 做: 
下列四個樂句按不同順序排成了四組,請你唱一唱,哪一組排法旋律最通順、流暢? 
5 6 7 1 7 6 5 4 3 3 2 ― 
1 2 3 4 5 1 1 7 6 ― 
2 1 7 1 7 6 5 4 3 2 1 ― 
1 2 3 4 5 1 6 6 5 ―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首先,熟悉四句旋律。 
其次,討論、游戲、評選等方式進行旋律的組合練習。 
最后,完成作業(yè)。 
4. 小結(jié)。 
5. 課后作業(yè):呼吁全體學生配合少先隊大隊部成立環(huán)保小組,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保護環(huán)境,不要再給地球媽媽增添麻煩了。 
6. 結(jié)束下課。 


《熱愛地球媽媽》(第二教時) 
一、 教學內(nèi)容 
聽:《雪橇》 
二、 教學目的 
通過欣賞,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了解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 重點:開闊學生的視野感受外國器樂曲的音樂風格,了解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并通過欣賞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難點:培養(yǎng)學生對聲部與和弦的感受能力。 
四、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 
五、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1) 師生問好。 
(2) 發(fā)聲練習: 
2. 新授: 
聽賞《雪橇》 
(1) 點明課題。 
(2) 出示錄音機,聽賞音樂一遍。 
思考:有什么樂器演奏? 
答:鋼琴。 
(3) 簡介作品: 
《雪橇》選自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作的鋼琴套曲《四季》。1863年柴可夫斯基應《小說家》月刊之約,在每期的音樂副刊上發(fā)表一首與當時節(jié)氣有關(guān)的鋼琴曲,并附以俄羅斯詩人的作品為題詩。這一特殊的約稿,不僅促動了作曲家對俄羅斯人民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同時也促成了這部獨具特色的鋼琴套曲的誕生。據(jù)說,在這十二個月里唯有六月、十一月作曲家找不到“靈感”,誰知后來這兩首尋覓靈感時最困難的樂曲卻成了十二首樂曲中最受人們歡迎的鋼琴小品,其中十一月就是《雪橇》。為十一月選配的題詩是俄羅斯詩人涅克拉所夫所作的一首抒情詩: 
別再憂愁地眺望大道, 
也別匆忙地追趕雪橇, 
快把那些郁悒的擔憂, 
從你心目中永遠打消。 
(4) 復聽音樂,引導學生用生動而充滿情感的語言或圖畫等來描繪一下冬天的景象,讓學生進入到一個美麗的大自然情境之中。 
(5) 老師介紹: 
在那白雪茫茫的俄羅斯廣闊無垠的原野上,沿著那松樹林邊的蜿蜒小道,一輛馬拉的雪橇飛快地奔馳著,積雪在馬蹄下沙沙作響,隨風揚起的雪花翻滾飛舞,活潑的鈴聲與歡快的歌聲交織在一起,順著大道飄向遠方。這富于俄羅斯農(nóng)村生活情趣的風俗畫構(gòu)成了這首鋼琴曲的基本曲調(diào)。 
(6) 再聽音樂,感受樂曲所表現(xiàn)出來的濃郁的民族性。 
(7) 介紹作家: 
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羅斯作曲家。生于貴族家庭,十歲開始學習鋼琴和作曲。后在法律學校學習,畢業(yè)后從事法律工作。由于本人并不喜歡這個職業(yè),又與1862年入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作曲,畢業(yè)后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后專業(yè)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柴可夫斯基工作勤奮,在音樂的各種體裁上都有大量優(yōu)秀的作品,如歌劇《奧涅金》、《黑桃皇后》,舞劇《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和多部交響曲、協(xié)奏曲及交響詩等。1863年6月,英國劍橋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同年不幸逝世。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充滿了內(nèi)心的情感和戲劇力量,充滿了對大自然、對生活、對祖國和對民族的強烈的熱愛之情,不僅深為專業(yè)音樂工作者贊賞,也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8) 最后欣賞,注意仔細聽辨鋼琴曲的聲部。 
3. 小結(jié)。 
4. 結(jié)束下課。 


《小放?!罚ǖ谝唤虝r) 
一、 教學內(nèi)容 
唱:《小放?!?nbsp;
認:創(chuàng)編旋律 
二、 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用輕快有彈性的歌聲來演唱《小放?!?,激發(fā)孩子對民歌的喜愛之情以及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通過用指定節(jié)奏創(chuàng)編旋律,了解旋律構(gòu)成中的節(jié)奏要素,感受節(jié)奏的表現(xiàn)特點,初步學習旋律的創(chuàng)編。 
三、 教材分析及重點、難點 
《小放?!肥且皇桩a(chǎn)生在冀中平原的著名兒歌,音樂旋律采用了河北傳統(tǒng)的戲劇曲調(diào),為五聲 調(diào)式,2/4拍。全曲由四個樂句組成,第一、三樂句節(jié)奏相同旋律相仿;二、四樂句前半句完全相同,后半句旋律相似。這首《小放?!穼⒅袊纳裨拏髡f編進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中,用借喻的手法贊揚了趙州橋工藝設計之新穎精湛,贊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重點:一字多音。 
難點:切分節(jié)奏。 
四、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 
五、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1) 師生問好。 
(2) 發(fā)聲練習: 
2. 導入新課: 
師:請問同學們有沒有學過一篇課文《趙周橋》 
答:學過。 
師:請位同學講講它的特點。 
老師簡介:“趙周橋”又名安濟橋,位于河北省趙縣城南澆河上,是我國著名的古代大石拱橋,全長50、82米,橋面寬10米,拱圈由28條并列的石條組成,由李春在隋朝開皇大業(yè)年間設計創(chuàng)建。趙周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其新穎的設計、精湛的工藝成為世界橋梁使上的卓越典范,其跨度之大在當時亦數(shù)創(chuàng)舉,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的創(chuàng)造才華。 
3. 新授:學唱《小放?!?nbsp;
(1) 學習歌譜: 
1=D 2/4 
(2) 學習歌詞: 
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 
解釋歌詞:第二段中說:“趙周橋來魯班修”,這是一種象征的表達方法。因為魯班是我國公元前七百多年春秋時魯國杰出的建筑工匠,早于隋朝的李春大約一千年。因魯班曾創(chuàng)設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煨,又相傳曾發(fā)明木做工具,舊時建筑工匠尊稱他為“祖師”,因此,歌詞借魯班之名,表達從敬之意?!坝袷瘷跅U圣人留”中的借喻手法亦是如此。 
學習歌詞。 
(3) 師:這首歌有什么特點? 
答: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 
師:我們今天學的這首“小放?!笔菓蚯鷤鹘y(tǒng)曲目,屬于民間小調(diào),即通俗又十分優(yōu)美、動人。在漢族地區(qū)還流傳著另外一首《小放牛》,下面請欣賞。 
(4) 有表情地演唱。 
4. 按下列各音的順序,用“X 、 X X 、 X X X 、X―”等節(jié)奏創(chuàng)編旋律, 
5 1 5 3 4 5 6 5 3 1 2 
例如:1=C 2/4 
5 1 5 3 4 5 6 5 3 1 2 
(1) 熟悉練習中指定的各音和節(jié)奏。 
(2) 結(jié)合視唱范例感受旋律中的節(jié)奏關(guān)系和表現(xiàn)作用。 
(3) 指導學生完成作業(yè),并進行創(chuàng)編旋律的視唱和評析。 
5. 小結(jié)。 
6. 結(jié)束下課。 


《小放?!罚ǖ诙虝r) 
一、 教學內(nèi)容 
聽:《數(shù)九寒天下大雪》 
《小曲好唱口難開》 
二、 教學目的 
通過欣賞,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緒,學習英雄人物敢于斗爭的精神,初步了解歌劇的表現(xiàn)特點。 
三、 重點:感受歌曲形象。 
難點:了解歌劇的表現(xiàn)特點。 
四、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 
五、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1) 師生問好。 
(2) 發(fā)聲練習: 
(3)復習《小放?!?。 
2. 新授: 
(1) 出示錄音機,聽賞《數(shù)九寒天下大雪》。 
(2) 簡介作品: 
《數(shù)九寒天下大雪》選自二幕歌劇《劉胡蘭》,于村、海嘯、盧肅、陳紫等編劇,陳紫、茅沅、葛光銳等作曲。1954年由中央歌劇院首演于北京。 
劇情:1946年冬,山西省文水縣云周西村女***員劉胡蘭,帶領(lǐng)群眾積極參加土改、支前工作,在與反動軍閥閻錫山部隊進行的斗爭中不幸被捕。敵人用酷刑拷打,劉胡蘭堅貞不屈。敵人又妄圖脅迫劉胡蘭的母親前來勸降,但母女兩互相鼓勵,勇敢斗爭。在刑場上,劉胡蘭視死如歸,繼續(xù)鼓舞群眾與敵人進行堅決的斗爭,最后昂首走向敵人的側(cè)刀,從容就義。解放后,毛澤東主席曾為劉胡蘭墓碑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數(shù)九寒天下大雪》這個唱段的場景是劉胡蘭在向鄉(xiāng)親們述說剛從前線帶回來的勝利消息。曲調(diào)多次出現(xiàn)2―5或2―5、5―2的四度、五度音程跳進,突出了山西民歌的旋律特色。第二段結(jié)束樂句前,通過“哎咳喲”的襯詞過渡,重復前一樂句,結(jié)束在宮調(diào)式主音上,使整個唱段堅定有力,充分表現(xiàn)了女英雄劉胡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表達了她堅定的必勝信念。 
歌詞中的“勾子軍”,特指當時盤踞在山西的閻錫山反動軍隊。 
(3) 欣賞第二遍。 
(4) 聽賞《小曲好唱口難開》。 
(5) 簡介作品: 
《小曲好唱口難開》選自六場歌劇《洪湖赤衛(wèi)隊》,朱本和、張敬安、歐陽謙叔、楊會召、梅少山編劇,張敬安、歐陽謙叔作曲,1959年由湖北省實驗歌劇團首演于武漢。 
劇情:1930年,湖北縣委為了配合紅軍行動,暫時把赤衛(wèi)隊撤離彭家墩。當?shù)匕讟O會頭子彭霸天乘機卷土重來進行報復,赤衛(wèi)隊在黨支部書記韓英及隊長劉闖的帶領(lǐng)下,堅持斗爭,繼續(xù)襲擊敵人。彭霸天大為驚恐,派出密探四處尋找赤衛(wèi)隊的蹤跡。隊長劉闖中計,槍打密探而暴露目標。韓英立即組織隊伍掩護赤衛(wèi)隊撤離,但自己卻與分隊長王金標被敵人抓住。在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下,王金標叛變,韓英卻堅貞不屈,并與敵人逼迫前來勸降的母親互相激勵,勇敢斗爭。敵人有意放回王金標,讓他把赤衛(wèi)隊誘入伏擊圈。就在危急關(guān)頭,被彭霸天的副官(地下黨員)相救脫險的韓英及時趕到,槍斃了叛徒并配合大部隊作戰(zhàn),消滅了彭霸天。 
《小曲好唱口難開》是歌劇第二場中窮苦百姓胡子爹與小紅所唱的一段小曲。歌曲傾訴了窮人的愁苦和對世間的不平。曲調(diào)婉轉(zhuǎn)哀怨,動人心弦。歌曲采用了流行與湖北天門、潛江一帶賣唱藝人所唱的“碟子小曲”形式,吸取了這一帶的民間音樂素材創(chuàng)作而成。演唱時有一人伴奏,一人邊敲碟子邊演唱。 
復聽歌曲,思考:有幾個樂句組成? 
全曲為“起、承、轉(zhuǎn)、和”四樂句結(jié)構(gòu)的調(diào)式。樂句長短不一,但結(jié)構(gòu)嚴謹,給人勻稱流暢的感覺。 
(6) 欣賞兩首歌曲,了解歌劇。 
歌劇是綜合戲劇、詩歌、音樂、舞蹈和美術(shù)等藝術(shù)要素而以歌唱為主的一種戲劇形式,故也有人稱為“音樂的戲劇”。歌劇源于西洋,通常由各種演唱形式及序曲、間奏曲、舞蹈等場面組成,有時也用說白和朗誦。我國的各種戲曲與歌劇頗為相似,也是一種由多種藝術(shù)形式結(jié)合而成的綜合藝術(shù),不同之處在于表演方式不一樣。歌劇音樂更重整體性和戲劇性。 
3. 小結(jié)。 
4. 結(jié)束下課。 


《土撥鼠》(第一教時) 
一、 教學內(nèi)容 
唱:《土撥鼠》 
二、 教學目的 
啟發(fā)學生用悠長平穩(wěn)的氣息、柔和連貫的歌聲,唱出歌中主人公對土撥鼠的憐愛和親切的情感。 
三、 教材分析及重點、難點 
《土撥鼠》是貝多芬在波恩時期創(chuàng)作的許多歌曲之一,根據(jù)德國大詩人歌德的同名詩而作。當時有的窮苦人為了謀生,常隨身帶著土撥鼠到處流浪,這首歌表現(xiàn)了流浪者帶著他的寵物――土撥鼠四處奔波相依為伴的情景。歌曲采用小調(diào)式兩段體結(jié)構(gòu),第一樂段旋律平穩(wěn),第二樂段旋律上揚,情緒略顯激動,最后又回到平靜。歌曲深情而略帶憂傷,感情真摯純樸,猶如歌中的主人公在平穩(wěn)地訴說一般。 
重點:唱好弱起樂句的韻律。 
難點:唱好弱起樂句的韻律。 
四、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 
五、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fā)聲練習: 
(3)復習《小放?!?nbsp;
2. 新授: 
(1) 點題:學唱《土撥鼠》 
(2) 出示歌譜,復習6/8拍拍號的含義: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jié)6拍,強弱規(guī)律為“強、弱、弱、次強、弱、弱”。 
板書:1 2 3 4 5 6 
讓學生邊讀數(shù)邊用聲勢動作表示出來。然后請同學跟琴哼唱歌曲的第一樂句,在數(shù)完“5”之后唱“我”,注意提示這個“我”處在弱拍上,應唱的較輕。 
學唱歌譜: 
歌譜共有四個樂句,且每個樂句都從弱拍開始,因此在演唱時需要用急吸緩呼的技巧,急吸的感覺猶如嚇一跳,注意提醒學生不要挺胸聳肩,吸得深一些,然后呼出。 
分析:找出相同或相似的樂句。 
(3) 學習歌詞: 
解釋歌名: 
土撥鼠又名旱獺,屬鼠科,身體粗壯,長約0、5米,頭闊而短,耳小且圓,四肢短而有力,體背土黃色。前肢爪撲特別發(fā)達。尾短略扁。生活在草原曠野地帶,穴居,群棲,以植物為食,有冬眠現(xiàn)象。毛皮較珍貴。我國四川等地也有旱獺分布。 
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哼唱歌詞。 
跟錄音伴奏帶演唱。 
3. 小結(jié)。 
4. 布置作業(yè):背唱這首歌。 
5. 結(jié)束下課。 



《土撥鼠》(第二教時) 
一、 教學內(nèi)容 
聽:《致愛麗》 
《歡樂頌》 
二、 教學目的 
通過欣賞,感受音樂的風格,了解貝多芬不平凡的創(chuàng)作生平,學習貝多芬不畏困難,敢于同命運抗爭的堅強信念和意志。 
三、 重點:感受兩種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了解貝多芬不平凡的創(chuàng)作生平。 
難點;了解回旋曲式的表現(xiàn)方式。 
四、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電腦。 
五、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1) 師生問好。 
(2) 發(fā)聲練習: 
2. 導入新課: 
出示電腦畫面,認識貝多芬。 
貝多有一個不同尋常的外表,身材矮小而粗壯,蓬頭瞪眼,平時極少說話,但他有一顆偉大的心靈,他用心靈譜寫了無數(shù)偉大的作品,被人們稱為“樂圣“。 
通過傳說伴隨畫面,引出《月光曲》,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發(fā)審美動機。 
今天,我們要欣賞的合唱《歡樂頌》,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中最精華的部分。 
3. 欣賞《歡樂頌》 
(1) 初步感受: 
聽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歡樂頌》的主題,討論自己的感受。 
聽前三個樂章的主旋律,比較它們前后的變化,感受音樂家心理和感情的歷程,更好的領(lǐng)會《歡樂頌》的主題。 
分段欣賞: 
聽第一樂章主題。音樂由低沉到高昂,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歐洲處在黑暗統(tǒng)治下的一種悲憤之情。 
聽第二樂章主題。和第一樂章比較,音樂活潑歡快。這是田園詩般的幻想,是對歡樂的追求。 
聽第三樂章主題。想象作曲家在干什么?這個樂章是沉思的。音樂家在沉思,進一步探索人生的道路。 
朗讀德國大詩人席勒寫的同名詩《歡樂頌》。貝多芬十幾歲的時候就想為《歡樂頌》譜曲。 
帶著對歌詞的理解,再聽《歡樂頌》的主題,聯(lián)系前三個樂章體會作曲家的感情。音樂在這里推向了高潮,表現(xiàn)了貝多芬向往和平自由的美好理想,歌頌了和平。音樂莊嚴而圣潔。 
(2) 分析領(lǐng)悟: 
教師有感情的范唱。 
引導學生邊唱邊分析,體會旋律變化。 
再完整地唱一遍。 
點明各種演唱形式。 
(3) 深化感受: 
在交響樂中加入合唱是貝多芬的創(chuàng)舉,使音樂更富表現(xiàn)力。 
感受不同演唱形式和樂隊的效果,以及作品的氣勢和歡樂的主題。 
點明當時這首交響樂首演盛況和貝多芬的偉大人格。 
(4) 豐富拓展: 
分別欣賞英國圣菲力普童聲合唱團和世界著名歌星胡里奧演唱的不同風格的《歡樂頌》。 
欣賞貝多芬的《英雄》、《命運》,總結(jié)貝多芬的主導風格。 
4. 欣賞《致愛麗絲》 
(1) 導入:貝多芬有著豐富的情感。 
(2) 初步欣賞: 
教師彈奏。 
和《歡樂頌》作比較。 
學生哼唱。 
5. 運用音樂,設計美化生活 
(1) 貝多芬留下了一筆無價的精神財富。我們應當用它陶冶我們的情操,美化我們的生活。 
(2) 學生思考設計不同的情境,分別應用《歡樂頌》和《致愛麗絲》。 
6.結(jié)束下課。 



《蝸牛與黃鸝鳥》(第一教時) 
一、 教學內(nèi)容 
唱:《蝸牛與黃鸝鳥》 
認:聽唱旋律并填結(jié)束音 
二、 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用明亮、輕巧的聲音,用不同的音色和語氣表現(xiàn)歌中驕傲自大的黃鸝鳥和鍥而不舍的蝸牛形象。 
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聽辨旋律和感受旋律調(diào)式的能力。 
三、 教材分析及重點、難點 
《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流行于臺灣的敘事性民歌。歌詞以一個敘述者的口吻講述了蝸牛在葡萄樹剛發(fā)芽的時候就背著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卻在一旁譏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贊頌了蝸牛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音樂形象天真純樸富有生活氣息。歌曲結(jié)合緊密,大多一字一音,與口語相近,質(zhì)樸自然。 
重點:切分、附點。 
難點;切分、附點。 
四、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 
五、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1) 師生問好。 
(2) 發(fā)聲練習: 
(3)復習《土撥鼠》。 
2.導入新課: 
故事導入。 
3. 新授: 
(1) 點明課題:學唱《蝸牛與黃鸝鳥》 
(2) 出示錄音機,聽賞音樂一遍。 
思考:這首歌有什么特點? 
答:歌曲中有三個角色分別在演唱。 
(3) 學習歌譜: 
歌譜為五聲宮調(diào)式,2/4拍,曲式結(jié)構(gòu)為帶尾聲的兩段體。 
重點練習對象:“X X X”節(jié)奏??蓮膬膳牡那蟹止?jié)奏入手,時值縮短一半后變成“X X X”,讀時要輕巧短促。 
用聽唱和視唱結(jié)合的方法學唱歌譜。 
尾聲部分“ ”處,提示學生在“笑”字后換氣要快,不能影響后面“等我”兩個字的時值 
(4) 學習歌詞: 
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 
哼唱歌詞。 
錄音伴唱。 
有表情地演唱。 
分角色演唱:敘述者、黃鸝、蝸牛。(音色、語氣、力度上有所區(qū)別) 
(5) 聽唱下列曲調(diào)并填寫結(jié)束音。 
1=B 4/4 
抒情 充滿希望地 朝鮮歌曲《一片丹心》 
1=C 2/4 
快板 熱烈地 陜甘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1=D 2/4 
福斯特《蘇珊娜》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guān)注每個樂句的落音變化,以加強樂句結(jié)束音的感受。 
4. 小結(jié): 
學習了這首歌,你有什么啟發(fā)? 
5. 課后作業(yè): 
自己畫頭飾,自己準備服裝道具,自己寫劇本,排演一個音樂劇。 
6.結(jié)束下課。 



《蝸牛與黃鸝鳥》(第二教時) 
一、 教學內(nèi)容 
聽:《蔭中鳥》 
二、 教學目的 
通過欣賞,讓學生認識了解竹笛,感受笛子的表現(xiàn)力及樂曲的情緒和藝術(shù)情景。 
三、 重點:讓學生認識、了解竹笛,感受笛子的表現(xiàn)力及樂曲的情緒和藝術(shù)情境。 
難點:啟發(fā)引導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 
四、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 
五、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1) 師生問好。 
(2) 發(fā)聲練習: 
(3) 復習《蝸牛與黃鸝鳥》 
有表情地演唱。 
2. 新授: 
(1) 點明課題。 
(2) 出示錄音機,聽賞音樂一遍。 
思考:有什么樂器演奏? 
答:笛子。 
簡介作品: 
《蔭中鳥》是一首笛子獨奏曲,劉管樂作曲,創(chuàng)作于五十年代。樂曲取材于河北民間音調(diào),運用了民間流行的滑音、吐音、花舌音等竹笛吹奏技巧,生動地表現(xiàn)了蔭中百鳥爭鳴的景象,借景抒情地表達了人民對新生活的熱情贊頌。 
(3) 復聽音樂,思考:可以分幾個部分? 
答:三個部分。(復三部曲式): 
引子――A(快板)――B(自由地)――A 
(4) 分段欣賞: 
開始的引子共8小節(jié)。上下呼應的句式,猶如鳥兒的飛翔和對唱,形象生動,將人們引進到一個鳥的世界。一聲俏皮的鳥叫結(jié)束引子。 
A段是利索的快板,活潑歡快,由兩個單樂句式樂段組成。 
B段是鳥鳴段落。在輕快的、固定音型的曲調(diào)伴奏下,笛子運用了多種技巧自由地模仿各種鳥叫聲,生動地展現(xiàn)了蔭中鳥競相的藝術(shù)境界,惟妙惟肖,引人入勝。 
A段是A段的變化再現(xiàn),高音區(qū)的花舌替代了原來的顫音演奏。結(jié)束在宮調(diào)的主音上,寓意鳥兒在藍天中翱翔,迎接明天的美好生活。 
(5) 介紹笛子: 
笛:古稱橫吹,竹制吹管樂器,笛上開有吹孔、膜孔和六個按指孔,分有梆笛和曲笛兩種。 
(6) 完整地欣賞全曲。 
3. 小結(jié)。 
4. 結(jié)束下課。 


《雪絨花》(第一教時) 
一、 教學內(nèi)容 
唱:《雪絨花》 
做:按指定節(jié)奏完成旋律 
二、 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用悠長的氣息和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雪絨花》,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通過音樂活動,初步感受樂句落音與旋律發(fā)展的關(guān)系。 
三、 教材分析及重點、難點 
《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隨著電影的播放而傳遍全球,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喜愛的歌曲之一。歌曲為帶再現(xiàn)的單二部曲式,由于感情抒發(fā)較為平穩(wěn),因此兩個樂段并無較強的對比,除了第二樂段第一小節(jié)出現(xiàn)的節(jié)奏型外。歌曲通過對雪絨花的贊美,抒發(fā)了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寄托了主人公對親人、對家鄉(xiāng)深深的祝福。因此投入感情演唱好這首歌將對學生的情操陶冶起到一定潛移默化的作用。 
重點:讓學生初步感受樂句落音與旋律發(fā)展的關(guān)系。 
難點:用悠長的氣息、柔和的聲音演唱。 
四、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筆、小黑板。 
五、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1) 師生問好。 
(2) 發(fā)聲練習: 
2. 導入新課: 
(1) 播放美國影片《音樂之聲》的錄象片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2) 學生跟琴用“l(fā)u”來哼唱。 
3. 新授: 
(1) 點明課題。 
(2) 出示錄音機,聽賞音樂一遍。 
(3) 學習歌譜: 
1=C 3/4 
3 ―― 5 ―― 4 ―― 5 ―― 3 ― 5 2 ―― 1 ― 5 

4 ―― 3 ― 3 3 4 5 6 ―― 5 ―― 3 ― 5 2 ―― 

1 ― 5 4 ―― 3 ― 5 5 6 7 1 ―― 1 ―― 

2 0 5 5 7 6 5 3 ― 5 1 ―― 6 ― 1 2 ― 1 

7 ― 7 5 ―― 3 ― 5 2 ―― 1 ― 5 4 ―― 

3 ― 5 5 6 7 1 ―― 1 ―― 
找一找哪些樂句是完全相同的,哪些是相似的,并用色塊或記號表示出來。 
學唱歌譜。 
(4) 學習歌詞: 
雪絨花,雪絨花,清晨你向我問好。又潔白,又晶瑩,仿佛對著我微笑。祝愿你花盛開白如雪,永遠鮮艷閃光耀。雪絨花,雪絨花,祖國春色更妖嬈。 
這首歌自始至終都要用較柔和的聲音來演唱,但也要注意力度的細微變化。可以先讓學生討論用何種力度并試唱比較,讓他們理解力度應隨旋律的上揚而稍稍加強,隨旋律的回落而微微減弱。 
要求:這首歌旋律流暢舒展,感情樸實真摯,贊美了雪絨花的純潔美麗,抒發(fā)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演唱時要求歌聲連貫,富有三拍子的韻律感。 
(5) 完整地演唱歌曲,有感情地。 
(6) 按指定節(jié)奏完成下列旋律: 
1=C 2/4 
        X X X X―           X X X X 
5 3 1 2 ― ( ) 3 2 1 2 3 ( ) 1―  
老師先講解作業(yè)的基本要求。 
請學生根據(jù)要求自行獨立完成填空。 
作業(yè)評析和視唱。 
4.小結(jié)。 
5.結(jié)束下課。 


《雪絨花》(第二教時) 
一、 教學內(nèi)容 
聽:《Do-Re-Mi》 
《孤獨的牧羊人》 
二、 教學目的 
通過欣賞,感受歌曲音樂形象和情緒。 
三、 重點:結(jié)合歌曲旋律的簡單分析,引導學生感受歌曲音樂形象和情緒。 
難點:結(jié)合歌曲旋律的簡單分析,引導學生感受歌曲音樂形象和情緒。 
四、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 
五、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1) 師生問好。 
(2) 發(fā)聲練習: 
2. 新授: 
欣賞《Do-Re-Mi》 
《孤獨的牧羊人》 
(1) 出示錄音機,聽賞音樂一遍。 
(2) 老師簡介作品: 
《Do-Re-Mi》和《孤獨的牧羊人》均選自美國音樂故事片〈音樂之聲〉,奧斯卡.哈默斯坦作詞,理查德.羅杰斯作曲. 
《Do-Re-Mi》采用大調(diào)式,2/4拍,二段體結(jié)構(gòu)寫成.歌曲第一樂段富于敘述性,以音階式進行為主,并與歌詞的音節(jié)、兒童的語言音調(diào)緊密結(jié)合.第二樂段的特點是將每句起音按音階“do、re、mi、fa、sol、la、si”的順序組織起來,樂句的結(jié)尾采取了兩種銜接形式。 
《孤獨的牧羊人》是影片中孩子們所表演的木偶劇里的一首敘事歌曲。作者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敘述了一個牧羊人與老山羊、小山羊的對話,歌曲生動活潑。旋律中大跳音程的運用,以及上行模進等手法的運用,加上演唱者惟妙惟肖的聲音模仿,使歌曲詼諧而又風趣。 
(3) 欣賞《Do-Re-Mi》。 
分析歌曲旋律:前四句的落音分別比后面一句的起音高一級音,后四句的落音則與后面一句的起音相同,使樂句的展開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氣呵成。最后,歌曲以上行的大調(diào)音階結(jié)束全曲。歌曲的歌詞原文是采用同音異義的手法來寫的。 
分段欣賞。 
請一些同學來扮演歌曲中的角色,隨音樂進行即興表演,引導學生想象和感受。 
(4) 欣賞《孤獨的牧羊人》。 
聽賞音樂一遍。 
聽賞后,采用游戲方式讓學生聽辨旋律猜角色。 
(5) 對比欣賞。 
(6) 對比了解,重在感受。 
3. 小結(jié)。 
4. 結(jié)束下課。 
《讀書郎》(第一教時) 
一、 教學內(nèi)容 
唱:《讀書郎》 
二、 教學目的 
用輕松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清楚的吐字演唱歌曲《讀書郎》,表現(xiàn)其活潑、天真的形象。 
三、 教材分析及重點、難點 
《讀書郎》是一首極富童趣的、具有鮮明西南民歌特點的創(chuàng)作歌曲,2/4拍,羽調(diào)式,結(jié)構(gòu)為帶再現(xiàn)的一段體。歌中采用了比較密集的節(jié)奏,富有動感的旋律進行,以及下滑音和倚音的應用,生動的刻畫了讀書郎天真活潑的形象,口語化的歌詞又表現(xiàn)出他知書達理、堅強自尊的內(nèi)心世界。 
重點:讓學生感受歌曲的音樂形象和基本情緒。 
難點:下滑音和倚音的演唱。 
四、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 
五、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1) 師生問好。 
(2) 發(fā)聲練習: 
2. 導入新課: 
師:請你們說一說,讀書是為了什么?一個在舊社會生活的孩子努力讀書又為了什么呢? 
請學生聽范唱,再欣賞中,讓學生感受歌曲的音樂形象和基本情緒。(為學唱歌曲做好鋪墊) 
3. 新授: 
(1) 點題,學唱〈讀書郎〉。 
(2) 學習歌譜: 
1=F 2/4 
( 
這首歌幾乎包括了小學階段所有常見的節(jié)奏型。 
復習常見的節(jié)奏型。 
學習歌譜。 
(3) 學習歌詞: 
小嘛小兒郎,背著那書包進學堂,不怕太陽曬也不怕那風雨狂,只怕先生罵我懶那,沒有學問嘍無臉見爹娘。沒有學問嘍無臉見爹娘。 
小嘛小兒郎,背著那書包進學堂,不是為做官也不是為面子光,只為窮人要翻身哪,不受人欺負呃不做牛和羊。不受人欺負呃不做牛和羊。 
歌曲的歌詞較通俗、口語化,應唱得輕快活潑,但不可輕佻膚淺。 
跟琴演唱。 
錄音哼唱。 
有表情地演唱。 
(4) 師生共同編排一些律動,邊唱邊跳。 
4. 小結(jié)。 
5. 結(jié)束下課。 


《讀書郎》(第二教時) 
一、 教學內(nèi)容 
聽:《步步高》 
二、 教學目的 
通過欣賞,了解廣東音樂的旋律風格特點,熟悉高胡的音色,感受音樂情緒和形象。 
三、 重點:讓學生了解和熟悉廣東音樂的旋律風格特點,感受音樂情緒和形象。 
難點:引導學生聽辨高胡音色,培養(yǎng)學生聽辨音色的能力。 
四、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 
五、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1) 師生問好。 
(2) 發(fā)聲練習: 
2. 點題:欣賞〈步步高〉。 
3. 新授: 
(1) 出示錄音機,聽賞音樂一遍。 
思考:由什么樂器演奏? 
答:高胡。 
(2) 簡介作品: 
廣東音樂〈步步高〉,呂文成曲。這是一首以我國民族樂器高胡為主奏樂器的民樂合奏曲。樂曲為D宮調(diào),2/4拍,創(chuàng)作大膽采用了新的表現(xiàn)手法,依情譜聲。開始就在3 3 5之后采用了突發(fā)性的八度跳進,繼而再音階式的下行到5音,開門見山并發(fā)性的使樂曲充滿了一種奮發(fā)向上的激情,同時也體現(xiàn)了廣東音樂高腔式旋法的特點。接著,樂曲以一種自然流暢、時起時伏、抑揚有序而富有動感的音樂語言向前推進。創(chuàng)作中大量采用了樂匯重復的手法以積聚力量,或漸次高漲,或漸次下落,有張有弛,表現(xiàn)了一種步步升高的意境。 
(3) 介紹高胡: 
高胡,中國民族弓弦樂器,由二胡改革而成,形同二胡。因其定弦及音域均比二胡高四度,在樂隊中又擔任高音聲部,音色清脆、明亮,故稱為“高胡”。 
(4) 介紹作者: 
呂文成(1898――1981)廣東省中山縣人,是一位對廣東音樂的形成和發(fā)展有重大貢獻的音樂家。他一生從事“廣東音樂”、粵劇、曲藝的演奏、演唱和創(chuàng)作,特別擅長演奏高胡、揚琴。經(jīng)他改進后的高胡成了“廣東音樂”中獨具一格的特色樂器和主奏樂器之一。數(shù)十年內(nèi)他創(chuàng)作了大批廣東音樂作品,約有100多首,其中如〈平湖秋月〉、〈漁舟唱晚〉等以廣為流行。他的作品既保持了傳統(tǒng)的風格特點,又吸收了民間音樂和西洋音樂的因素,曲調(diào)嚴整,優(yōu)美流暢,節(jié)奏生動活潑,給人以清新之感。 
(5) 復聽音樂,注意聽辨高胡的音色。 
(6) 再聽音樂,引導學生劃分一下樂句并唱一唱。 
(7) 選擇其中的主題段落或樂句讓學生擊拍視唱一下曲譜,體驗樂曲的韻律。 
4. 小結(jié)。 
5. 結(jié)束下課。 


《我們把祖國愛在心上》(第一教時) 
一、 教學內(nèi)容 
唱:《我們把祖國愛在心上》 
做:創(chuàng)編旋律 
二、 教學目的 
能用飽滿結(jié)實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我們把祖國愛在心上》,并從中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通過“按指定節(jié)奏創(chuàng)編旋律”,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調(diào)式感、主音感和初步的旋律創(chuàng)編能力。 
三、 教材分析及重點、難點 
歌曲〈我們把祖國愛在心上〉是一首主題鮮明集中,語言簡練形象、結(jié)構(gòu)規(guī)整的歌曲,采用G大調(diào),單二部曲式。A段是復樂段,四個樂句在旋律上都巧妙的運用了切分節(jié)奏和前半拍休止的節(jié)奏,使歌曲呈現(xiàn)出熱情、活潑的童趣。第四樂句的節(jié)奏型的出現(xiàn),加強了歌詞的語氣,使歌曲于統(tǒng)一之中富于變化。在歌詞上通過一系列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充分表達了少年兒童對祖國的熱愛之情。B段由平行結(jié)構(gòu)的兩個樂句構(gòu)成使歌曲情緒更加活躍流暢。結(jié)束音處理在主和弦的五音上,頗有曲盡意存之感,長達五拍的結(jié)束音,象征著少先隊員的歌聲蕩漾在神州大地,飛向祖國的四面八方。 
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調(diào)式感、主音感和初步的旋律創(chuàng)編能力。 
難點:切分節(jié)奏和前半拍休止的節(jié)奏。 
四、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筆。 
五、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1) 師生問好。 
(2) 發(fā)聲練習: 
2. 導入新課: 
師:請問,大家對祖國知多少? 
答:(略) 
師:祖國,是多么神圣的名字。對于你們六年級的學生來說,祖國昨天悠久燦爛的文化,今天日新月異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充滿無限光明的未來都是耳熟能詳?shù)摹?nbsp;
3. 點題:學習<我們把祖國愛在心上)。 
(1) 出示錄音機,聽賞音樂一遍。 
(2) 學習歌譜: 
1=G 2/4 
有特色的音調(diào)是本課的難點。 
通過聽辨、模唱、聽記等手法進行練習。 
穿插一些分解和弦的練習,有助于調(diào)式的穩(wěn)定感。 
一字二音以及切分音后的斷音唱法,老師要示范,讓學生模唱掌握。 
(3) 學習歌詞: 
花朵把陽光捧在心房,鳥兒把春天系在翅膀,小草把雨露抱在胸懷,我們把祖國愛在心上。啦……熱愛祖國熱愛黨,熱呀熱愛黨,啦……紅領(lǐng)巾的歌聲,處處飛揚。 
陽光給花朵美麗芬芳,春天給鳥兒天高地廣,雨露給小草一片翠綠,祖國給我們幸福時光。啦……熱愛祖國熱愛黨,熱呀熱愛黨,啦……紅領(lǐng)巾的歌聲飄滿四方。啦……紅領(lǐng)巾的歌聲飄滿四方。啦啦啦! 
(4) 教師有感情地范唱,讓學生從中感受和體現(xiàn)對祖國的真摯感情。 
(5) 學生分組討論歌曲的演唱形式和力度處理,可適當標上力度記號集體視唱,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也需做適當?shù)闹笇Ш吞崾荆纾毫Χ扰c旋律線條的起伏成正比。 
(6) 全體學生演唱,進一步體會祖國和我們的關(guān)系就是花朵和陽光、春天和小鳥、雨露和小草之間的關(guān)系,通過形象的比喻,起伏動聽的旋律等進行思想教育,做到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的統(tǒng)一。 
4. 按指定節(jié)奏創(chuàng)編旋律,填寫在第二行空白小節(jié)中。與上句連起來唱一唱,看是否通順流暢。 
1= 2/4 
0 2 2 1 2 3 2 0 1 2 5 6 ― 
5. 檢查作業(yè)情況。 
6. 小結(jié)。 
7. 結(jié)束下課。 



《我們把祖國愛在心上》(第二教時) 
一、 教學內(nèi)容 
聽:少數(shù)民族樂器 
二、 教學目的 
通過欣賞,了解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部分獨特樂器,進而感受我國民族音樂的豐富多彩,激發(fā)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和自豪感。 
三、 重點: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了解少數(shù)民族的特色樂器,激發(fā)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和自豪感。 
難點:樂器音色的聽辨。 
四、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地圖、圖片等。 
五、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1) 師生問好。 
(2) 發(fā)聲練習: 
2. 導入新課: 
師: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一共有多少個民族? 
答:56個。 
師: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的服裝服飾、風俗習慣、地理位置等。 
出示地圖,讓學生了解一下各民族的分布情況。 
再請個別學生談談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等。 
出示圖片,了解服裝服飾文化。 
3.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不僅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民情,也有自己獨特的音樂文化,構(gòu)成我國豐富多采的民族音樂。 
師:有誰能講一講少數(shù)民族各有些什么樂器? 
答:(略) 
師:我國少數(shù)民族樂器種類之多,特色之濃,在全世界是罕見的。據(jù)統(tǒng)計,我國少數(shù)民族樂器約有三百種。如:蘆笙、冬不拉、馬頭琴等。 
出示插圖,了解樂器形狀特點。 
4. 聽賞不同樂器的音色。 
(1)出示錄音機聽賞一遍。 
(2)介紹各樂器: 
蘆笙:在四川和云南一帶,有一種與蘆笙相似的民間樂器,由于其笙斗用戒蘆做的, 故稱為葫蘆笙。蘆笙就是從葫蘆笙演變而來的。蘆笙的蘆斗用木制,細長,笙管的數(shù)量各不相同,最少的有單管、雙管,后經(jīng)過改革又制造出26管和36管的蘆笙。與笙及葫蘆笙不同,蘆笙上多了一個竹制的共鳴筒,它套在蘆笙的出音孔上,使音量增大,音色更加優(yōu)美。由于民族的不同,蘆笙的種類也有所不同,最長的三音低音大蘆笙有兩丈多高。 
冬不拉:是哈薩克族的撥弦樂器。過去的冬不拉音域較窄,后經(jīng)過改造增加了冬不拉的品位,音域擴大,音量增加,還分出了許多種類。除了最高音的冬不拉十四根弦外,其余的多是兩根弦,定弦基本上都是以四度或五度定弦,音域在兩個八度以上。 
馬頭琴:據(jù)傳在12世紀成吉思汗年代就出現(xiàn)了馬頭琴。馬頭琴也是兩根弦,但它弓上的馬尾不象二胡那樣夾在兩根弦之間,而是與琴分開的,如同西洋樂器提琴的弓一樣。馬頭琴與胡琴的最大差別在于共鳴箱的形狀不一樣,有正梯形,也有倒梯形,音色淳美、悠揚,適于抒情,總能讓人聯(lián)想起廣闊的大草原。它可以為民歌、舞蹈伴奏,可以參與合奏,還可以作為獨奏樂器。馬頭琴誕生在蒙古族地區(qū),他的蒙古名稱在東蒙稱作“莫林胡爾”。 
巴烏:哈尼族人喜愛的“各比”、傣族人常說的“拜”、彝族人吹奏的“比魯”或“烏勒”,都是指的同一種樂器,即巴烏。 
巴烏的形狀很象笛或簫,但它的構(gòu)造除一根竹管外,還有簧片,而且此簧片與笙的簧片不同,笙的簧片為一音一片,而巴烏卻可以用一個簧片吹出九個音。巴烏的竹管上開有八個孔,前面七個,后面一個。 
(3) 分個欣賞,感受音色。 
(4) 對比辨別。 
5. 小結(jié)。 
6. 結(jié)束下課。
《蘇少版第11冊音樂教案》由哆來咪音樂教師網(wǎng)www.yyjs123.cn摘錄,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quán)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uán),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