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音樂管理論文 >

教育要面向學生的未來,而不是我們的過去

作者:安德烈亞斯·施萊歇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9-07-18   點擊:

  誠然,價值觀培養(yǎng)對眾多學校而言都是一個難題。要想成功地培養(yǎng)價值觀,就必須在社會的共同價值之間取得平衡,如尊重、同情和容忍,這些都是我們不能妥協(xié)的價值觀念;同時還要贊賞社會的多樣性以及認可多樣性所產生的多種價值。在任何一個方向上偏離太遠都是有風險的:強制推進價值的人為統(tǒng)一不利于培養(yǎng)人們認可不同觀點的能力,過分強調多樣性又會導致文化相對主義進而質疑任何核心價值的合法性。這種平衡,對于課程決策來說尤為重要。如果我們在課程決策的討論中回避這個問題,就意味著在未加思索、沒有足夠支持的情況下,給教師肩上添加額外的難題。

  如果教育只局限于學術知識的傳播,那么在與電腦的競爭中教育很有可能將人類置于劣勢。教育的重點應該是核心的人性特質,進而讓教育領先于技術和社會發(fā)展。教育的內容應該是真實的,涉及人類知識和學習的;應該是美麗的,涉及創(chuàng)造力、審美和設計的;應該是向善的,涉及道德和倫理的;應該是公正而有序的,涉及政治和公民生活的;也應該是可持續(xù)的,涉及自然和身體健康。

  新加坡是我所遇到的第一個把價值觀明確地放在課程框架中心的國家。新加坡把學校教育的重點放在尊重、負責、抗逆、誠信、關愛與和諧這些價值觀上。這些價值觀旨在塑造學生的品德素質,如自我和社會意識、關系管理、自我管理和負責任的決策。事實上,新加坡的這個框架將品格特質表述為“價值觀行動”。總的來說,新加坡的課程框架旨在培養(yǎng)自信的人、自主的學習者、關心的公民和積極的貢獻者。新加坡的學校使用該框架來設計課程和課程計劃,從而幫助學生培養(yǎng)必要的素養(yǎng)。此外,每個學生都需要參與“價值觀行動”計劃,以養(yǎng)成一種社會責任感。然而,即使在新加坡,這仍然是一種期望,但它在很大程度上部分地反映了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

  三、讓學習成為指南針

  素養(yǎng)培育的能力本身是通過采用有序的反思、預判和行動而習得的。反思性實踐是一種在決策、選擇和行動時采取批判態(tài)度的能力,放下自己的已知或假定,從其他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物。預判需要調動認知能力(如分析或批判性思維),來預測未來可能需要什么,或今天采取的行動如何可能對未來產生影響。反思性實踐和預判都促使人們積極采取行動并承擔責任,相信所有人都有能力塑造和改變事態(tài)的發(fā)展。這是一個模型,它說明了能動性是如何建構起來的。它提出,通過預判、行動和反思,我們就能集合各種素養(yǎng),敏銳、敏感且負責任地融入整個世界。這意味著為了培養(yǎng)使我們融入世界的各種具有內在關聯(lián)的素養(yǎng),我們需要通過反思性實踐、預判和行動過程,來調動各種知識、技能、態(tài)度和價值觀。

  四、課程設計的原則

  這些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在通往變革的道路上,似乎總有強大的攔路虎陣營:父母可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考試會不及格,不輕信任何承諾“學得少,考得好”的方法;教師和工會可能會擔心,如果把社會交往和情感教育也納入教師工作,那么對教師的評估標準可能就不只是看他們教了什么,還要看他們的為人處世了;學校管理和決策者則擔心,他們會失去管理學校和學校系統(tǒng)的各種熟知的手段,因為成功的標準從易于量化的知識內容,變成了對學生內在素質的信任,而這些素質可能到學生畢業(yè)時,也不會完全表現(xiàn)出來。對于這些問題,要交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就需要采用新方法來設計現(xiàn)代課程。

  許多國家對此已紛紛作出回應,即在不太難的前提下增加更多的科目領域,以回應日益豐富的知識與有限的學習時間。但是,這往往會導致課程負擔過重,并造成“泛而不精”的學習體系。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結果顯示,在多個國家,學習時間與學習成果之間存在負向關系。而一些國家以跨學科方法為名,希望在傳統(tǒng)課程領域整合新項目、課題和主題,以拓寬學習體驗。不過,也有一些其他國家減少了學習資料的數(shù)量,從而為深度學習提供更多的空間?! ?/p>

  我們需要的是,在“協(xié)商的”和“專設的”課程之間,必須保持謹慎的平衡。公眾的信任和專家的參與不僅是為了實現(xiàn)課程開發(fā)過程中的包容性,而且也體現(xiàn)了課程和教學系統(tǒng)的質量和學習成果的社會價值。但找到合適的平衡并非易事。舉例來說,當今世界充斥著各種技術,許多人都有一個疑問:現(xiàn)今的學生是否應學習編程。盡管我在全球各地學校里看到很多有趣的案例,但我對此仍然持懷疑態(tài)度。其風險在于,如果這么做,我們就會再次教學生,用今天的技術來解決明天的問題,更何況這些技術在他們畢業(yè)時,可能早已過時。更大的問題是,我們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和融會貫通數(shù)字化社會的基本概念,而非迷失于當今五花八門的數(shù)字工具。

  課程設計的原則對解決負擔過重、時間滯后問題都很重要。這些原則還能確保課程的變革使所有學生、而不僅是少數(shù)人獲益。另外,變革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更廣泛的整體學習體驗計劃的一部分。我們至少需要考慮以下相關設計原則: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