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曲劇進校園的思考與實踐
1. 學生方面的影響
曲劇因其鮮明的特色,多樣的演唱形式,具有層次性的故事情節(jié)等,讓原本沒興趣、不了解、不知道曲劇的學生開始喜歡曲劇了,為曲劇藝術的傳承、文化的傳承贏得了青少年的支持。
經過一年半的曲劇進校園的實踐研究,我們再次對之前的200 名在校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學習了曲劇以后仍對曲劇沒興趣的學生只有一兩個人;大多數(shù)學生表示,通過對曲劇的學習已經喜歡上了這種戲曲藝術形式;有五六十人表示,他們因這門戲曲課程而喜歡上了曲劇;還有三十幾個在課堂上表現(xiàn)特別突出的學生表示,課后要找專業(yè)的曲劇教師繼續(xù)學習曲劇。
可見,學生的戲曲潛力是會隨著課堂實踐的增多而被激發(fā)出來的,大部分學生都是從剛開始的懵懂到后來的喜歡。學生的學習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讓他們了解了,然后才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進而喜歡這門藝術。所以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真的要貼近青少年,進入他們的生活,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
2. 教師方面的影響
由于大多數(shù)的中小學教師都是非戲曲專業(yè)出身,因而在“傳道、授業(yè)、解惑”時便存在先天的不足。隨著曲劇進課堂活動的開展,教師在課前的“構課”和教研過程中,必須要認真學習曲劇唱腔和曲劇知識,積極反思授課的方式和方法。同時,學校要委托當?shù)氐?a href=http://m.dryriverboys.com/xqqy/quju/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曲劇院團,對一些音樂教師進行定期的、不間斷的培訓,讓他們盡快地提高曲劇的專業(yè)能力。通過將近一年的“講、比、評”活動,教師們駕馭曲劇課堂的能力在日漸提高,同時也涌現(xiàn)出一批唱腔出色、表演到位的“骨灰級”曲劇迷教師。如汝州市實驗小學的尹靜老師,不僅曲劇的校本課程講得精彩,而且專業(yè)的曲劇表演和唱腔也為她自己帶來了一大批“小粉絲”;紙北小學的常艷麗老師也憑著自己在曲劇專業(yè)能力上的提高,不僅贏得了學生的普遍贊譽,同時也發(fā)展了一批社會“粉絲”,等等。
小 結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國文化的繁榮興盛,因此其立足點必須放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上。戲曲藝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推動其走進校園也是在踐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要讓青少年學生認識到戲曲藝術進校園的現(xiàn)實意義,也要努力擴大其在青年學生中的影響力,推動戲曲藝術進校園。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通過戲曲在校園中的傳承,不僅讓學生了解曲劇、熟悉曲劇、學會曲劇,進而喜歡曲劇,而且通過對歷史知識的了解及綜合其他學科的知識,可以使學生全方面地認識傳統(tǒng)文化,喜歡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同時,也為曲劇藝術的發(fā)展,培養(yǎng)出一批素質高、有潛力的人才。
希望全河南乃至全國都能讓曲劇或其他戲劇進入校園,這不僅僅是在做一個課題,不能因為課題的結束而中斷曲劇進校園的活動,應該付出更大的精力,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為喜歡曲劇的學生多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堅持學習曲劇,把曲劇發(fā)揚光大,傳承下去!
注 釋
① 董健、馬俊山《戲劇藝術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年版,第39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