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音樂課堂動起來
摘自:《寬正校園網》
新課改下的音樂課應該以學生為本,遵循他們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利用音樂學科的獨特魅力來作用于他們的情感世界,首先要給學生帶來審美體驗,讓學生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創(chuàng)造音樂,使他們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足夠的自信,讓成功的喜悅陪伴他們健康成長。因此,我們要讓高中音樂課堂“動起來”。
一、探索設計背景
據了解,目前的高中生對于音樂是十分喜愛的,也是樂于實踐的,但對中國的傳統(tǒng)音樂缺乏基本的了解,甚至持否定態(tài)度。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首先是京劇音樂、中國的戲曲藝術遠離高中學生的現實生活、音樂生活,與當前學生的音樂審美心理有著較大的差距。其次,社會商業(yè)化音樂的大量炒作、各種音樂傳播媒體中通俗音樂、快餐音樂文化的泛濫,使得社會大氣候對傳統(tǒng)戲曲文化持一種漠視的態(tài)度。
二、設計理念及思路
綜合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主要精神和高中學生的年齡特征。首先,高中新課標強調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用“體驗、比較、探究、合作”的方法進行音樂的學習。
其次,在音樂學習中,要“重視音樂實踐,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意識”。高中學生有較強的想唱歌的愿望,雖然喜歡演唱通俗歌曲,但是對新生事物有好奇心,盡管京劇音樂是中國的傳統(tǒng)音樂,但由于學生對它的陌生使得京劇音樂由“舊”變“新”,教師要有策略地“推陳出新”,讓學生學唱京劇唱段。
再次,基于學生對打擊樂的愛好,在教學中穿插民族打擊樂的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另外,從學校每年的文藝匯演參賽的節(jié)目類型來看,高中學生對音樂劇的熱情十分高漲,利用學生這一特點進行音樂藝術的實踐活動,嘗試進行京戲表演片段。
三、課前準備
教師上課前準備好傳統(tǒng)京劇服飾、臉譜、有關的音樂資料和視頻資料、民族打擊樂器(鼓、小鑼、鈸、大鑼)及相關的音樂知識等。
分小組,每小組按要求通過網絡、書籍等查找相關資料,完成本小組的課下任務。
四、課堂設計
1、韻味十足的唱腔與念白
學生小組利用網上收集的資料,對京劇唱腔的西皮和二黃、京劇的板式做簡單的介紹。
學生參與:共同學唱西皮唱段《甘灑熱血寫春秋》,體味京劇的唱腔美,在體味的同時學會區(qū)分西皮和二黃唱腔。
唱腔類別 | 唱腔特點 | 適合表現 |
西皮腔 | 活潑、跳躍、剛勁有力。 | 歡快、堅毅、憤怒等 |
二黃腔 | 流暢、舒緩 | 沉思、憂傷、感嘆、悲憤等 |
體味京劇中的念白,特別是韻白。
2、京劇“場面”里的打擊樂
在講到京劇伴奏--場面中的武場時,加入學生的民族打擊樂的學習參與。
學生參與:利用課前準備的打擊樂器鼓、小鑼、鈸、大鑼四件樂器分組演奏鑼鼓經,讓學生體會、感受、練習京劇伴奏音樂。
3、京劇表演“做與打”
“做”中旦角最講究,“做”也是一種程式化表演。
小組討論:開門、關門;上下樓梯;聞花香
學生參與:分小組模仿《拾玉鐲》中旦角的梳妝打扮、開門、喂雞的動作。
4、服飾、臉譜與布景----工藝與舞臺美術
學習小組介紹京劇中臉譜的藝術。
臉譜藝術:臉譜的來歷、色彩、構圖特點
5、總結
五、教學評價與反思
1、學生的學習應在具體的音樂實踐活動中,通過體驗、比較、探究、合作等方式和過程得以完成。本課通過對京劇音樂的資料收集、問題研究、成果交流等活動,進行了高中音樂鑒賞模塊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有效嘗試:了解“音樂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步驟與方法;熟悉音樂研究性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找出解決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善于思考與鉆研的學習習慣及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體會與人合作所帶來的快樂,并且在學習中建立“平等、人本、互學”的新型師生關系。
2、突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利用多段落京劇片段的聆聽,體驗和感受京劇音樂的特點及情感內涵(刻化人物形象、表現角色情感等方面),并嘗試進行京劇藝術表演評論。整堂課對于京劇音樂的感受、體會與欣賞形式多樣:多媒體播放、學打節(jié)奏、學唱唱段、現場表演、師生互動等練習直接地感受、體驗與表現京劇音樂。
3、這堂課的結構設計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音樂知識技能三個緯度的教學目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例如:課的結構明線是“京劇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與“聽戲、看戲、唱戲、演戲”;暗線是京劇的“唱、念、做、打”(四功)----“手眼身步法”(五法)----服飾與臉譜藝術----藝術實踐活動。
我們的高中音樂課堂是學生實踐的課堂,是每個學生表現自我、發(fā)揮自我的課堂。讓我們的每一位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找到自己的合適位置,帶動我們的音樂課堂真正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