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jié)《歐洲民間音樂》教學案例
摘自:《天河部落》
教學案例:
教學理念:
高中音樂課以欣賞為主,應很好地選擇組合教材及課外,具有高度藝術美感的作品。并通過巧妙有效的教學設計,以音樂的各種基本要素為支撐點,構建起自主、探索、合作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充分地理解、感受、體驗音樂在表達內容與情感中的作用,使學生在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分析中獲得對人類多樣音樂文化的認識。
教學內容:
1、風笛音樂《優(yōu)雅》2、羅馬尼亞排簫《森林的多依那和婦女的舞蹈》3、保加利亞女聲重唱4、瑞士約德爾民歌
教學目標:
1、通過鑒賞歐洲有代表性的民間音樂,了解風笛、排簫的音色特點及演奏方式;
2、通過比較聆聽、組合演唱等多樣的實踐活動,認識并體會歐洲典型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征;
3、通過文化與音樂結合講述的方式,使學生開闊視野,感受到歐洲民間音樂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學會尊重多元文化,明白歐洲藝術音樂和歐洲民間音樂的關系。
教材簡析:
蘇格蘭風笛音樂原屬于戰(zhàn)爭音樂,用于行軍、召集高地人、哀悼亡靈。風笛音樂也屬于和平的音樂,用來跳斯特拉斯佩舞、與小提琴、手風琴和奏,用來慶祝、也用來表達愛意。愛爾蘭的風笛演奏方法與蘇格蘭有所不同;羅馬尼亞一直保持用排簫奏樂的悠久歷史,并將排簫的演奏藝術提升到高超的水平,整個排簫有點向外拱彎,一般定成D或G大調音階。排簫音色圓潤柔美,抒情,略帶氣息。排簫音樂:空靈、優(yōu)美,舒展,使人放松心情,常在茶室、咖啡廳等休閑場所作為背景音樂使用。保加利亞女聲重唱:采用自然、直接、開放的唱法,音色清沏、透明,在多聲部的重唱中常出現(xiàn)不諧和音程(如二度),旋律音域不寬,卻富有表現(xiàn)力,各種各樣的裝飾音、滑音層出不窮,十分豐富,給音樂增加了特殊的色彩;約德爾唱法:用真假聲迅速地交替演唱,并采用一些無意義的字音來演唱。如“依”“哦”“萊”“咿呀”等。音域寬,旋律起伏較大。
教學重點及難點:1、風笛音樂;2、民間音樂、相關文化與生活的融合學習
教學思路本課以談話法導入,引發(fā)學生探索歐洲民間音樂的興趣:通過感受、體驗富有民族特色的器樂作品和民歌,引導學生了解、認識不同于我國的各種音樂文化,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同時又拓寬視野,認識到人類音樂文化的多樣性。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教師提問:請說出你所知道的著名的外國音樂家有哪些?
教師小結: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顯然,歐洲是西方古典音樂的搖籃,在這里孕育了無數(shù)舉世聞名的音樂家,也誕生了數(shù)之不盡的經(jīng)典音樂作品。再次設問:為什么在歐洲會產(chǎn)生這么多著名的音樂家?歐洲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音樂,是音樂家們創(chuàng)作的源泉。
三、歐洲民間器樂
1、請學生談談所了解的本國的民間樂器
2、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嗩吶、二胡等是我們中國的民間樂器,在民間婚喪、嫁娶等活動中使用廣泛,同樣,在歐洲也流傳著屬于他們自己的民間樂器,演奏時,人們穿著傳統(tǒng)的民族服飾,表達著最樸素的情感。如:如西班牙響板、意大利曼陀林、俄羅斯巴揚、巴拉萊卡等
(一)羅馬尼亞排簫
1、聆聽《茉莉花》(排簫)片段
思考交流:(1)請說出該作品的曲名?(2)主奏的是歐洲哪種民間樂器?學生回答:教師小結:《茉莉花》主奏樂器----排簫
2、介紹排簫“排簫”(panpipes)----一種吹管樂器,也是歐洲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由長短不等的管子,按音高順序排列,固定在一起。每管只能發(fā)出一個音,下端有封閉和不封閉兩種。古老的歐洲民間樂器希臘神話傳說為牧神“潘”(pan)所創(chuàng),潘神下半身為羊身,上半身為頭上長一對羊角的人身。他遇到山林水澤女神緒任克斯(syrinx),便愛上了她。女神見他就逃跑,被保護神把她隱入水中變成蘆葦。潘神無奈,便用蘆葦做成排簫吹奏自慰。古羅馬人把排簫傳往各地。排簫在歐洲各地普遍為放牧人所用。
3、介紹排簫的演奏方法:(播放VCD)用手搖來演奏顫音;可以演奏華麗的音階式的經(jīng)過句
4、賞析羅馬尼亞排簫曲《森林的多依那和婦女的舞蹈》
(1)聆聽音樂片斷,思考:音樂描繪了怎樣的畫面?(音調、速度、節(jié)奏、情緒)
(2)學生回答,教師小結第一段速度較慢,節(jié)奏自由舒緩;第二段速度變快,節(jié)奏緊湊,情緒也變得熱烈,人們想通過音樂來表現(xiàn)森林中鳥兒自由歌唱和婦女們歡快熱烈舞蹈的場景。
5、師生討論交流:我們可以在什么場合欣賞排簫音樂?排簫音色圓潤柔美,抒情,略帶氣息。
排簫音樂:空靈、優(yōu)美,舒展,使人放松心情,常在茶室、咖啡廳等休閑場所作為背景音樂使用。
(二)風笛音樂導語:不同的地域、人文造就了不同的音樂文化,在西歐島國的高地,人們喜歡演奏一種古老的樂器,是什么呢?
2、介紹風笛(播放VCD)風笛又名風袋管
形制:皮制風袋 吹管 有按音孔的曲調管(1~2支):演奏旋律無按音孔的持續(xù)音管(1~3支):發(fā)出持續(xù)的單個低音
發(fā)音原理:演奏者通過夾擊腋下的風袋,將氣流壓送到旋律管和持續(xù)音管發(fā)音。因此風笛能演奏出多聲部的音樂。
3、賞析風笛音樂《優(yōu)雅》
導入:風笛在歐洲民間流傳廣泛,尤其是在西歐的島國----蘇格蘭愛爾蘭等地十分流行
(1)聆聽音樂片段,請用線條來表現(xiàn)你聽到的音樂
(2)教師小結:多聲部的音樂,主題旋律在高聲部,低聲部的持續(xù)音作為伴奏,就像連綿不斷的群山。在平靜優(yōu)雅的風格中,又不失恢弘的氣勢。
3)學唱主題旋律
4)分組合作四組輪流演唱高聲部旋律,其他組演唱低聲部。
4、小結:風笛是具有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民間樂器,深受人們的喜愛。同樣,“他”也獲得了音樂家的青睞,創(chuàng)作了無數(shù)的《風笛舞曲》,有些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shù)拿?。除了在古典音樂領域大放異彩,在現(xiàn)代通俗音樂的舞臺上,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他的蹤跡。
5、拓展:
(1)聆聽電影《我心永恒》主題曲的前奏音樂思考交流:音樂表達了怎樣的情緒?教師小結:深情,懷念
(2)欣賞風笛伴奏的《大河之舞》片段愛爾蘭的踢踏舞熱情、灑脫,而風笛的加入,又不乏優(yōu)雅和柔情。
四、歐洲多彩的民歌
導語:我們中國有這著多姿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民歌,也有柔美的江南小調,同樣在歐洲也因為地域人文的不同,流傳著風格迥異的民間歌曲。
1、聆聽《鳥兒在歌唱》(保加利亞女聲重唱)片段思考交流:音色上有什么特點?
教師小結:保加利亞女聲重唱音色清澈,基本為真聲,旋律起伏不大,為多聲部的重唱。
2、聆聽瑞士民歌片段討論交流:請為這段音樂取個恰當?shù)臉祟}
3、介紹約德爾唱法這是在阿爾卑斯山區(qū)域流傳的特殊唱法。在這里牧人常常用號角和叫喊聲來召喚他們的牛群、羊群,內容及表達方式上和我們中國的山野民歌也有相似的地方。用真假聲迅速地交替演唱,并采用一些無意義的字音來演唱。如“依”、“哦”、“萊”、“咿呀”等。音域寬,旋律起伏較大。如:《孤獨的牧羊人》就是根據(jù)該唱法創(chuàng)作的歌曲。
五、總結:
(1)思考交流:談談你如何看待純樸的歐洲民間音樂?
(2)教師總結:歐洲的民間音樂雖然植根于本民族的特有文化,卻與其他民族的音樂文化相融合,為古典及現(xiàn)代音樂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無數(shù)的音樂家,在民間音樂這塊肥沃的土壤中汲取豐富的養(yǎng)料,創(chuàng)作出一批又一批的傳世之作。同時戰(zhàn)爭、遷徙、文化交流……促使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不斷融合。歐洲民間音樂既有其獨特的風格,又與其他各州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調式、樂器、歌聲)
六、拓展:
我們不僅可以在古典音樂中聽到歐洲民間音樂之聲,而且在當代的流行音樂領域,我們同樣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的蹤跡。比如:愛爾蘭歌手恩雅和愛爾蘭樂隊----神秘園的音樂,他們在繼承歐洲民間音樂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了新的紀元----“新世界音樂”在“神秘園“的音樂中結束。
課后反思:
本次課從學生熟悉的話題導入,自然親切,層遞式的設問,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生探索歐洲民間音樂的興趣。以本國熟悉的民間樂器引入到歐洲的民間樂器,使學生有親切感,易于接受。以耳熟能詳?shù)囊魳穼?,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排簫的音色及音樂風格。拓展、介紹相關音樂文化,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排簫音樂的特點。使學生能發(fā)揮想像力,用語言來描繪聽到的音樂,尊重學生對音樂的多元理解,拓展,引導學生將所學的音樂與生活相結合。以探索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視聽結合,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風笛的構造及演奏方式。學生運用多樣方式來表現(xiàn)對音樂的感覺,通過學唱及合作演唱更好地體會該作品的風格特點。風笛音樂不僅受到普通人民的喜愛,也能登上“古典音樂”的大雅之堂。結合電影配樂和歐洲民間舞蹈做適當?shù)耐卣?,感受風笛音樂的多樣風格,以本國的民歌導入,使學生更易于接受外國的民歌相同的音樂文化,并能進行恰當?shù)谋容^分析,通過比較聆聽、探索,使學生了解歐洲代表性的民歌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激發(fā)學生去思考相關的文化,通過總結,使學生從感性的認識上升到對歐洲音樂文化的理性認識上。對課堂內容作拓展,拓寬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課外繼續(xù)學習音樂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