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高中音樂論文 >

新課程、新教材改革背景下高中音樂鑒賞常態(tài)課的構建——基于“聯(lián)結”教學策略

作者:寧海縣正學中學?丁錦玲?寧??h教育局教研室?印瀅斐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3-12-11   點擊: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既要將教材“讀厚”,又要將教材“用薄”,應結合具體作品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與主題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同時以此為學習經(jīng)驗,使學生在大腦中逐步形成主題歸類意識,形成體系知網(wǎng),積累鑒賞基礎,最終達到觸類旁通的學習效果。

  圖3 單元主題式聯(lián)結策略示意圖

  (四)拓展整合—選材綜合式

  教科書是學生學習最主要的信息源,同時也是教師教學活動的直接依據(jù),但是沒有一本教科書的編寫是適合于所有學生的,畢竟值得學生鑒賞的好作品也是數(shù)之不盡的。因此,在常態(tài)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的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進度等酌情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即以教科書為主,酌情挑選課外作品進行適當聯(lián)結,活用教材,拓展整合。

  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依賴于教師的深度教學,而教師的深度教學依賴于對教材的深度開發(fā)??梢?,構建聯(lián)結策略的教學生長點還有很多,唯有不斷探尋,聯(lián)之巧妙,才能教有實效,進而落實核心素養(yǎng)在特定情境中的表現(xiàn)。

  二、“聯(lián)”在學生,構建生本課堂

  聯(lián)結鑒賞策略是基于學情優(yōu)化設計,立足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新思路。它既體現(xiàn)在作品的有效聯(lián)結,也體現(xiàn)于教學模式的聯(lián)結建設:以學生為課堂聯(lián)結主體,構建生本課堂,這也是高中音樂常態(tài)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突出音樂實踐的重要體現(xiàn)。

  (一)教學引領—師導學

  師導學,目的是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角。導學既是對教學順利開展進行的鋪墊,也是對學生作為課堂主人的方向引領。教師導學的主要意義就在于開啟學生的音樂思維。

  在日常教學中,導學的種類可分為任務單導學、微課導學、學案導學等類型。這些都是搭建學生自主學習的支架,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學習目標、學習評價相聯(lián)結。如前面提及的《幻想交響曲》構課過程,就需要聯(lián)結多個樂章片段進行賞析,而且為了讓學生有更清晰的學習思路,可以制訂一份課堂任務單輔助教學。(見圖4)

  圖4

  通過以上課堂任務單導學,使學生對不同樂章中的“固定樂思”進行探究,能夠進一步理解“固定樂思”作為標題音樂的重要表現(xiàn)手法,以及其隨音樂內(nèi)容需要而變化的創(chuàng)作特征這一教學目標,進而在學習過程中思路清晰,在感知音樂主題時目標明確。這樣的課堂任務單既易于操作,又為學生明晰了探究的方向。

  (二)自主探究—生自學

  進入高中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斷提高,看問題的角度也更加多元、透徹,尤其在音樂鑒賞方面,學生的自我領悟學習能力在不斷加強,自學的空間也在不斷擴大。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在常態(tài)課中更好地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教師重要的思考方向。生自學,目的是將在師導學過程中所獲得的經(jīng)驗與后面自主探究學習的內(nèi)容建立聯(lián)結,讓學生能夠及時地學以致用,達到真正的理解。

  表1“文人情致”教學片段

  在常態(tài)課中,音樂作品教學大多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則被推到學習的邊緣,處于被動地位。從以上教學片段可見,以探究的意識去感受古琴曲《流水》豐富的音色變化、多樣的演奏技法,能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明確對音樂的審美感知,讓學習真實發(fā)生。同時,拉近了學生與古琴作品的距離,而這也正是生本課堂的真實寫照。

  (三)合作探究—生生助學

  探究學習離不開學生間的合作。生生助學是指以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分組合作形式,調(diào)動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它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合作,而且其內(nèi)在的價值還體現(xiàn)在學生于合作中的思維碰撞。通過生生助學,讓學習者之間的思維建立聯(lián)結,形成一個班級性的思維大腦,可以集眾人的智慧來解決那些單靠個體難以完成或無法完成的任務。在日常教學中,可將學生以5至7人分為一組,并遵從組內(nèi)異質性原則和組間同質性原則。

  組內(nèi)異質原則是指分小組時要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去搭配,在音樂能力、性格特征、學習成績等方面盡量形成互補,以備達到新的學習水平。組間同質原則是指分組后,各個小組在音樂能力,即在音樂基礎知識掌握能力、學習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形成大體的均衡。只有“勢均力敵”構建原則才能維持更長久的競爭意識,才可以更好地依托競賽形式開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如前文提到的《捷克的原野和森林》構課過程,在讓學生感受主題的作曲技法時,就可采用小組間的生生助學方式。

  圖5《捷克的原野和森林》教學片段

  音樂教學講究實效性,針對上述內(nèi)容,應以音樂為本體,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將復調(diào)知識點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到位,并將合作空間不斷擴大,學以致用、自由編創(chuàng),從而促進知識的有效應用與遷移,達成新的理解。

  “絲竹相和”一課涉及江南絲竹與廣東音樂,學生在初中階段已對其進行了初步學習。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根據(jù)學生已有的音樂基礎和學習能力,以及教師用書中的文化理解要求—通過了解江南絲竹及廣東音樂的音樂風格,理解形成音樂風格的主要原因(2),以學生分組合作探究為主要教學模式,對江南絲竹風格追根溯源。從教學片段框架可見,課堂以始于設問、行于探究、終于理解層層推進,始終以分組探究的形式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從對音樂本體形態(tài)的解讀和音響的體驗,到根據(jù)音樂感知升華為文化理解的層面,最終使學生凝練出江南絲竹與江南文化的中和之美,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音樂與文化之間更多的探尋與思考。正如《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一書中寫道的:“我們是培養(yǎng)學生用表現(xiàn)展示理解的能力的指導者,而不是將自己的理解告知學生的講述者。”(3)

  圖6“絲竹相和”教學片段

  這種生生助學的教學聯(lián)結,是對學生的組織能力、自我學習能力、音樂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藝術審美等方面的綜合鍛煉與提升。在高中鑒賞課中,這種合作探究的方式順應了學生的學情特點,也點燃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