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樂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與思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實踐與思考;教學中的應用
江蘇省宜興市徐舍小學創(chuàng)辦于1847年,其辦學理念為“誠勤向上,幸福成長”,以教育改革為動力,走科研興校、特色強校之路。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學校一直在積極開發(fā)教學資源,將豎笛等小樂器加入音樂教學活動,還在教學和寒暑假期間倡議學生嘗試用生活用品制作小樂器,比如竹知了、沙錘、串鈴、大鑼、鈸等,通過探索“小樂器進校園”這種新型音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音樂實踐的積極性,讓音樂課堂生機勃勃,幫助學生提升核心素養(yǎng)。
欣賞:唱游聆聽音樂
相較于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方式,制作和使用小樂器更能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和樂趣。宜興市徐舍小學在音樂欣賞課上讓學生制作一些簡易的小樂器,再配合一些傳統(tǒng)的小樂器,邊欣賞音樂,邊用這些小樂器伴奏,豐富音樂的表現(xiàn)。學生拿著現(xiàn)成或自制的小樂器,就像拿著玩具一樣,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當這些小樂器的聲音與經典曲目產生共鳴時,他們的喜悅溢于言表。小樂器更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認知規(guī)律。例如,在教學《“竹樂”之森林狂想曲》曲目時,讓學生親手制作仿聲小樂器“竹知了”和“竹蛙鳴筒”,并用來演奏這首曲目引子部分大自然的聲音;主題部分由民族樂器竹笛主奏,學生聆聽時用自制的打擊樂器竹筒、竹串伴奏,通過運用不同的小樂器了解不同的表現(xiàn)要素,如節(jié)奏、旋律、和聲等。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小樂器起到了提醒和引導作用,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各個要素。在欣賞課上,小樂器還能夠強化情境,使學生仿佛成為樂隊的一分子,身臨其境地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情感與情緒,激發(fā)他們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欲望。
表現(xiàn):演奏音樂作品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學生可能沒有機會接觸各種大型樂器,但是小樂器常常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小樂器原理簡單,易制作,易上手,更容易進行演奏實踐,很多學生通過演奏小樂器認識到音樂的魅力,例如用小樂器模擬自然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等,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音樂的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力。傳統(tǒng)的復雜樂器學習過程十分艱難,可能學習很久都不能演繹一段完整的音樂;而小樂器易上手,很快就能演奏出準確的旋律,能更容易地幫助學生體會音樂的魅力、發(fā)現(xiàn)音樂的規(guī)律,甚至創(chuàng)作出屬于自己的音樂作品。
例如,《白云》是一首簡潔、優(yōu)美的三拍子歌曲,在教學音樂節(jié)奏時,教師指導學生使用豎笛吹奏do、re、mi、sol等音階,通過指法來感受節(jié)奏的強弱和快慢。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直觀地理解音樂中的節(jié)奏概念、樂譜中的音符、節(jié)拍和音高等,還可以通過親身實踐培育更好的節(jié)奏感及樂譜識讀能力。
音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和目標的不同選擇適合的小樂器授課。比如,在教授合唱歌曲時,可以使用豎笛作為伴奏樂器;在教授節(jié)奏感時,可以使用沙錘或小鼓進行節(jié)拍的練習;在教授音高時,可以使用八音按鐘進行音階的練習。小樂器的使用,讓課堂結構不再局限于時間、地點等因素,學生可以在自主實踐中探究節(jié)奏、音準等音樂知識,輕松地理解音樂,在器樂表演中更加自信和出色。
創(chuàng)造:理解編創(chuàng)音樂
小樂器體量雖小,承載的美育功能卻不小,學校還嘗試讓學生用小樂器對音樂進行創(chuàng)編,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音樂教學中常常會有一些簡單的聲樂練習或世界經典曲目片段,都是很好的創(chuàng)編素材。例如,利用“紙杯撥弦琴”對世界名曲進行編創(chuàng),音樂教師讓學生在課前準備一次性紙杯、皮筋和剪刀,課上動手制作“紙杯撥弦琴”。聆聽《撥弦波爾卡》這首曲目之后,音樂教師引導學生找到撥弦的節(jié)奏,并嘗試撥動一次性紙杯上皮筋制作的“琴弦”,對原曲的部分旋律進行“新樂器”創(chuàng)編。
小樂器的使用,還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即興表演的空間。例如在合唱排練中,學生使用小樂器進行即興伴奏,為合唱演唱增加色彩和層次感。同時,小樂器也可以作為獨奏樂器在學生表演時使用,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達能力。小樂器還可以作為學生進行音樂編創(chuàng)的工具之一。例如,學生常常利用小樂器錄制一段簡短的旋律,然后通過綜合其他樂器的聲音或加入其他節(jié)奏元素來豐富這段音樂。
聯(lián)系:探索生活音樂
小樂器的普及,讓學生在音樂教學之外自發(fā)地愛上了音樂。他們不僅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深入學習,自主學習基本的演奏技巧和樂理知識,逐漸掌握演奏的技能,還自行組成樂隊或合唱團,用小樂器演奏各種曲目。假期,學校也會舉辦活動,組織學生用小樂器改編一些曲目,如《隆咚鏘》《堆雪人》《國旗國旗真美麗》,用歌聲、豎笛聲向親朋好友送上祝福。寒假期間,四年級學生動手制作了屬于“我”的獨具風格的小樂器,并拍攝自己彈奏自制小樂器的視頻,發(fā)送這些視頻向親朋好友拜年,傳遞春節(jié)的歡樂。六年級學生探索音樂對植物和動物的作用,觀察并記錄一段時間播放不同音響或定時播放某一類音樂時動植物的反應,根據(jù)實驗報告,思考并指出不同時段家庭、校園適合播放的音樂。
音樂與舞蹈、戲劇、美術等藝術形式是相互關聯(lián)的。通過小樂器的演奏,學生可以與其他藝術形式進行互動,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例如,在音樂與舞蹈的結合中,學生用小樂器的節(jié)奏來伴隨舞蹈的動作,形成一種和諧的藝術效果。
小結
當前,學校中的音樂教育多以聲樂教育為主,而器樂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審美素質也有很重要的作用,這是聲樂不能替代的。長期以來,鋼琴、小提琴、二胡等成熟的傳統(tǒng)樂器吸引了大多數(shù)人的目光,但這類樂器專業(yè)性較強,學習成本高、周期長的特點也讓大多數(shù)家庭望而卻步,一些基礎條件薄弱的學校也無從入手。而一些小巧的樂器,方便攜帶、簡單易學、靈活應用、效果顯著,在學校音樂教育上有了不可替代的價值。宜興市徐舍小學積極構建具有生命場的小學器樂教學,鼓勵學生用小樂器參加音樂學科課程中的藝術實踐活動,這也與百年農村老校(前身是“臨津書院”)“臨津興學,以廣造就”的辦學主張相契合。近年來,小樂器的社會接受度越來越高,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也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宜興市徐舍小學的音樂教學實踐提供了一個樣本,表明在學校開展小樂器音樂教育有一定的可行性,對提升學生的美育水平、培育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有明顯的積極作用。作為一種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的教學工具,小樂器的應用前景十分廣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幫助學生掌握小樂器演奏的方式來提高他們的藝術素養(yǎng),使音樂課不再只是單調的“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