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的創(chuàng)新2
(一)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天性好動活潑,對新鮮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師在開展合唱教學中,需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通過有效方式激發(fā)其參與教學的熱情。例如,在合唱教學《我們走在大路上》這一作品中,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相應的動畫視頻,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歌詞情境,進而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以興趣驅動學生參與合唱教學;又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通過音樂游戲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合唱訓練,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合唱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真正實現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7]。
(二)加強方法指導
由于小學生生活經驗匱乏、對音樂藝術缺乏正確的認知和理解,教師在開展合唱教學中,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摒棄以往的固化教學方法和手段,積極嘗試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首先,合唱是音樂藝術的關鍵組成部分,合唱者的儀表姿態(tài)與表演效果具有密切關系,教師在方法指導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合唱姿勢,如雙臂自然置于身體兩側、收腹挺胸、精神集中、身體站立,在歌唱中結合歌曲內容和情感保證動作自然、大方、簡單;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呼吸方式,合唱呼吸方式與學生平時的呼吸方式存在加大差異,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進行呼吸練習,如雙手叉腰、自然站立,進行深呼吸練習,通過長期的指導和訓練,可以促使學生以正確的呼吸方式和姿態(tài)進行演唱;最后,教師在開展合唱教學中,要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集畫面、視頻、音頻為一體,將合唱作品全方位地展示給學生,促使學生自覺的模仿視頻進行表演,進而提升學生的合唱水平[8]。
(三)立足學生需求
教師在開展合唱教學創(chuàng)新中,需要立足于學生需求,認識到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其作為創(chuàng)新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幫助學生樹立音樂學習自信心,在突出其主體地位的同時,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首先,在選擇歌曲題材中,教師要盡量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選擇易學簡單的作品降低學習難度,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合唱教學中;其次,教師在調配合唱演唱人員中,要結合學生的聲線特點,突出音樂作品的立體感和層次感,發(fā)揮不同學生的演唱優(yōu)勢,促使學生激發(fā)對合唱訓練的熱情和積極性;最后,教師在題材選擇中,可以適當地融入音樂律動和打擊樂,提升合唱的層次感和節(jié)奏感,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演唱聲部,并且與其他同學密切配合,做好合唱的遞進與銜接,提升合唱教學的針對性。
(四)加強音準練習
在開展合唱訓練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加強音準練習,在掌握歌曲作品規(guī)律性的同時,加深對作品內涵的理解,并且準確運用形態(tài)、力度及聲色表達歌曲內涵。首先,在合唱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輕聲發(fā)音抒發(fā)對作品的理解,在演唱中做到音色透明、聲音通常,提升歌曲的藝術感染力,并且養(yǎng)成腔、字、聲、氣的正確運用方法,通過和諧的音色展示作品的情感和情緒;其次,教師應引導學生加深對自身角色和地位的理解,在合唱中做到協(xié)調統(tǒng)一,與同伴加強合唱配合;最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把握作品的音色、節(jié)奏及旋律,教師需要注重為學生講解作品的風格、結構、題材及創(chuàng)作背景,幫助學生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并且采用相應的表情、力度和速度進行歌曲演繹。
(五)注重演唱鑒賞
教師在開展合唱教學中,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演唱鑒賞能力,促使學生把握自己在合唱中的角色定位和旋律任務,并且懂得如何與同學進行密切配合,進而提升合唱水平。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同一首歌曲的合唱與獨唱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合唱藝術的感染力和魅力,進而形成初步的鑒賞能力;其次,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大量觀摩和鑒賞合唱作品的機會,促使學生在鑒賞中提升自身的合作技巧和技能,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當地的文化宮,觀看藝術工作者彩排合唱作品的現場,通過現場觀摩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聽辨能力;最后,在鑒賞作品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肢體語言,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作品情緒,在鑒賞中形成良好的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