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豎笛教學“分層互動”模式研究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 豎笛進課堂早已成共識, 它對于豐富音樂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以及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有著巨大的作用。由于每個學生的音樂學習基礎不同、接受認知能力不同, 所以教師在組織豎笛學習時不能采用“齊步走”的教學方式、“大統(tǒng)一”的教學進度和“同標準”的教學評價。忽視學生個性差異對教學的不同需要, 就會存在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xiàn)象。筆者近年來在豎笛教學中探索“分層互動”的教學模式, 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豎笛教學中的“分層互動”教學模式, 實際上是一種課堂教學的策略。這里的“分層”是一種隱性的分層, 教師通過調查和觀察, 掌握班級內每個學生的豎笛學習狀況和音樂知識水平, 將學生按照心理特點分組, 形成一個個學習群體。利用小組合作和成員之間互幫互學的形式, 充分發(fā)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與激勵作用, 為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整體發(fā)展的機會。特別是學生間的人際互動, 利用了學生層次的差異性與合作意識, 能夠形成有利于每個成員協(xié)調發(fā)展的集體力量。
一、能力分層創(chuàng)建小組
豎笛學習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 分層教學的目的不是人為地制造等級, 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豎笛演奏能力, 讓不同演奏水平的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潛力, 以逐步縮小差距, 達到班級整體的優(yōu)化狀態(tài)。
按照學生豎笛演奏的能力進行的分層如下:
A層:技巧嫻熟型。除了能出色演奏教師課堂所授曲目外, 還常能自發(fā)尋找喜愛的樂曲練習, 樂此不疲。
B層:信心不足型。能在音樂課上比較認真地參與集體演奏活動, 但課外自主練習時間較少, 獨立演奏時不夠連貫自如。
C層:厭倦學習型。常以忘帶豎笛等為由逃避練習與檢查, 演奏技巧生疏, 不能完整演奏課堂所學樂曲。
每4 人形成一個學習小組, 其中A層學生1 人, B層學生2 人, C層學生1 人。分層是動態(tài)生成的, 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生可以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 通過努力提升層次。這樣學生不僅分到了合適的層次, 同時也提高了學習豎笛的積極性。
二、目標分層找到準繩
筆者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分層設立了相應的教學目標, 并確保學生通過努力都能達到, 此舉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豎笛的積極性, 使學生能找到自己學習豎笛的最近目標, 體會成功帶來的愉悅。
以學習豎笛合奏曲《雪絨花》 (例1) 為例, 筆者制定了三層教學目標。
(一) A層學生的教學目標
1. 掌握 “ h、i ”的吹奏指法, 熟練地吹奏C大調音階。
2. 熟練運用“單吐音”和“吐連音”的不同奏法。
3. 流暢地、有感情地吹奏高聲部旋律, 做到二聲部的和諧。
(二) B層學生的教學目標
1. 學會“ h、i ”的吹奏指法, 較熟練地吹奏C大調音階。
2. 初步掌握“單吐音”和“吐連音”的不同奏法。
3. 根據(jù)個人學習情況, 選擇聲部進行合奏, 做到二聲部的和諧。
(三) C層學生的教學目標
1. 學習“ h、i ”的吹奏指法, 能完整吹奏C大調音階。
2. 能區(qū)分“單吐音”和“吐連音”的不同奏法。
3. 能較連貫地吹奏低聲部旋律, 努力做到二聲部的和諧。
從例1 中可以看出, I聲部音域寬、節(jié)奏多變, 要演奏得優(yōu)美流暢, 需要靈活運用“單吐音”和“吐連音”的奏法, 演奏難度較大, A層學生能夠根據(jù)基礎嘗試。II聲部只涉及“2、3、4”三個音, 節(jié)奏簡單, 只需運用“單吐音”奏法, 演奏難度低, C層學生也能自如表現(xiàn)。B層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學習狀況, 自由選擇高低聲部, 教師不予強制規(guī)定。在合奏時, 教師要照顧到聲部間的均衡, 隨機分層、適度調配。
三、內容分層因材施教
在豎笛教學中, 教師要善于處理教材, 設計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演奏譜, 不能簡單“拿來主義”, 齊奏歌 (樂) 曲時, 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這樣的分層教學讓每一個學生能找到自己勝任的演奏方案, 也能在互動中體驗合作演奏的樂趣。合奏是集體項目, 需要多人、多組配合才能完成, 雖然每組人員的角色不同、任務有別, 但都是演奏團隊中不可或缺的。這樣, 學生能從心理上理解并接受多聲部的角色分配, 甚至可以主動選擇自己能夠駕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