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大學音樂論文 >

論昆曲《牡丹亭》的歷史變遷——基于“社會音樂學”視角的分析

作者:華東師范大學 許潔 曹金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9-05-13   點擊:

  昆曲《牡丹亭》的成功在音樂社會學上有三點原因:

  其一,社會確定的變化,有利于昆曲的發(fā)展。文化政策的松綁,讓昆曲的創(chuàng)作與改良有了大量文人的參與。經過魏良輔等人的改革后,昆曲形成了婉轉細膩的“水磨調”風格,這是一種含蓄、善于抒情、唱腔平緩、感情內斂于唱腔的風格,符合文人士大夫階層“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中正平和”的審美情趣。所以,昆曲成為“雅部”聲腔的代表。

  其二,音樂確定中的“情”,符合審美確定的需求?!赌档ねぁ返膭”緝热菀詯矍闉橹?,是長久以來審美確定中所渴望的固定需要,且經過之前長時間壓抑的審美確定,對于“情”的需求更加旺盛。同時對于久占文化統(tǒng)治地位的程朱理學,人們的審美確定中已有了一絲疲勞和反感。《牡丹亭》的故事取材于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湯顯祖將傳統(tǒng)的男主角風流故事,變?yōu)槟信瑢哟蔚膼矍閭髡f,贊頌人性和情愛的美好,這本質上是對程朱理學的一次反擊。杜麗娘的形象,表現(xiàn)了程朱理學禁錮下社會隱藏的思想沖突。這也是當時社會確定中“情”與“理”的對立。在長久的壓抑中,社會審美確定更傾向于沖破桎梏的美好愛情。

  其三,社會音樂學多方面的優(yōu)勢促進昆曲《牡丹亭》的成功。社會音樂學中審美確定、社會確定、音樂確定的關系可以表述為:社會確定→審美確定→音樂確定(媒介與形式)→社會審美確定。每個步驟都成功,才能真正使一部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在社會文化上得以成功。昆曲《牡丹亭》的產生,得益于這四個環(huán)節(jié)的成功。

  社會確定指的是社會的環(huán)境,明萬歷年間的戲曲環(huán)境已經較為寬松,有利于各種戲劇的蓬勃發(fā)展;審美確定指的是劇本的文化內涵與審美需求,《牡丹亭》的文化內涵正是當時最受歡迎的審美需求之一。在音樂確定,也就是傳播媒介與形式上,《牡丹亭》最初選擇的是江西本地宜黃腔,但由于這一地方性聲腔的局限性,它注定不能將《牡丹亭》推向全國,所以昆曲替代了宜黃腔。作為當時影響最大的戲曲形式,昆曲在音樂確定環(huán)節(jié)與《牡丹亭》劇本完美結合,創(chuàng)造出了流傳400多年的經典昆曲劇目。最后的社會審美確定環(huán)節(jié)是指社會固定的審美需求,也就是市場觀眾需求。昆曲在文人階層的巨大影響,以及《牡丹亭》富有時代特征的文化審美內涵,極大地滿足了當時的社會審美需求。優(yōu)雅的形式與超前的文化理念,觸動了文人壓抑已久的神經,讓早已對陳舊的程朱理學審美觀念感到厭倦的社會群體,找到了審美與心理的發(fā)泄點。

  二、審美確定壓制音樂確定——昆曲的沒落

  由明朝萬歷年間到清朝乾隆年間,再到民國時期,再到解放時期,社會的變化影響了社會確定中審美需求的變化,然而昆曲的音樂確定卻沒有隨著社會確定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昆曲《牡丹亭》也隨著時光荏苒而起伏。

  昆曲的衰落,始于審美需求中的“花”“雅”之爭,“花”指“花部”,意為貼近大眾,比較通俗的唱腔;“雅”為“雅部”,指格調高雅、文化氣息更重的唱腔。昆曲的衰落,開始于“雅部”戲曲的沒落。昆曲作為“雅部”的代表,幾百年來,其素雅的特點逐漸讓大眾產生審美疲勞。然而社會確定中對于“花部”的審美需求日益增長。乾隆年間的四大徽班進京,促進了以皮黃腔為基礎的京劇的形成,京劇的“花部”特點,更符合社會大眾的審美需求。雖然昆曲《牡丹亭》的各折,如《驚夢》《尋夢》等還在上演,但早已不復當年的影響。

  “五四運動”之后,很多有識之士如蔡元培、吳梅等人認識到昆曲作為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希望喚醒大眾來重新了解、接受昆曲。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等人也參與到昆曲《牡丹亭》的演出之中,但是在社會確定和審美確定不可逆轉、音樂確定沒有變化的情況下,昆曲始終沒能重現(xiàn)當年的輝煌。

  三、社會審美需求的全球化——傳統(tǒng)戲曲的困境

  進入20世紀中后期,不僅昆曲,其他傳統(tǒng)音樂的生存環(huán)境都受到了“文化全球一體化”的挑戰(zhàn)。曾遂今先生在《音樂社會學的基本觀念與學科認識》一文中提到,“音樂在社會中作橫向運動的同時,正在加速地進行社會縱向運動,為此而形成一種如同矩形對角線式的綜合運動。這種綜合運動表現(xiàn)為一部分音樂的內容、形式、體裁、風格等多方面音樂形態(tài)在橫向運動的量的積累中,拼命擠壓歷史的、民間的內容、形式、體裁和風格,最后形成‘地球村’音樂分配在質和量上的不平衡變化。”[6]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