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學中技巧學習的有關問題
摘要:作為音樂教育的一部分,對于學生歌唱素質和能力培養(yǎng)不僅僅涉及到呼吸、發(fā)聲、吐字以及音準、音高、節(jié)奏等技巧的訓練,還必須加強對音樂作品的領悟、感受、體驗和表達能力,再加上聲樂藝術的抽象性,加強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本文對聲樂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效應體驗、模仿引導、想象啟發(fā)、以情帶聲抒發(fā)等幾個問題做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聲樂教學;技巧;學習;問題
作為音樂教育的一部分,對于學生歌唱素質和能力培養(yǎng)是否只涉及到呼吸、發(fā)聲、吐字以及音準、音高、節(jié)奏等技巧的訓練呢?而現實聲樂學習生活中有些不善歌唱者的毛病恰恰并非如此;他們往往嗓音條件不錯,“五音”齊全,也具備一定的演唱技巧,但聲樂作品就是唱不好,究其原因,此類情況大多是由于“不夠味”。用我們的行話來說就是“沒感覺”。這里所說的感覺就是指對音樂作品領悟、感受、體驗和表達能力,而這些并不一定是演唱者的親身體驗,再加上聲樂藝術的抽象性,想要把聲樂作品表達的更逼真,就必須加強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因此,下文中將對聲樂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效應體驗、模仿引導、想象啟發(fā)、以情帶聲抒發(fā)幾個問題作簡要分析。
一、聲樂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效應體驗
心理效應是社會生活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guī)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同任何事物一樣,它具有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意義。因此,作為聲樂教師如果能夠科學地認識、了解、掌握學生的心理,巧妙把握心理效應,因勢利導,將會使學生產生極大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更好的實施素質教育。
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平常表現一貫都很好,可是一到考試或者演出,水平就大打折扣。細細分析,這種前后的“判若兩人”,主要原因是得失心過重和自信心不足造成的,產生怯場心理。還有一些學生,平時聽到贊譽的聲音比較多,造成一種心理定勢: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長此以往,心理包袱過重,束縛了自己潛能的發(fā)揮。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注意這一心理現象,幫學生走出詹森效應[注:有一名運動員叫詹森,平時訓練有素,實力雄厚,但在體育賽場上卻連連失利。人們借此把那種平時表現良好,但由于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競技場上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的怪圈。主要方法有:
?。ㄒ唬┣榫w調節(jié)法
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聲樂演唱與體育比賽很相似,有一個心理訓練和心理調整問題。有些學生的個人得失感太重,在演唱時雜念很多,怕丟面子,在考試匯報時心理極度緊張,完全顧不上表達歌曲的感情。對這類學生要注意鍛煉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旦某一次出現了失誤,教師應及時做好他們思想上的疏導工作,使他們從沮喪的情緒中走出來,同時讓學生意識到只有打好堅實的基本功,把握作品才能游刃有余。
?。ǘ┠M訓練法
聲樂教學是一對一的單獨授課,有其不可替代的優(yōu)越性,但是也有其弊端。平常學生習慣了面對老師一個人的歌唱環(huán)境,對這個環(huán)境有了一定的依賴性,一旦脫離了這個熟悉的環(huán)境,走上一個大舞臺,就會覺得無所適從。對此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鍛煉自己的心理素質。剛開始為了消除緊張心理,可以幾個人組成一個小合唱或者是重唱,逐步消除緊張心理。此外,老師也應經常為這些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類似的演唱環(huán)境,也可過一段時間把幾個學生集中到一起上課,大家輪流演唱,一方面鍛煉了膽量,一方面也在活動中達到了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
?。ㄈ┳⒁饬w移法
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如果把過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演唱技巧上,難免就會很多顧慮,怕氣息不夠用,怕某個高音上不去等等。對這種學生要樹立他們正確的思想,排除單純的技術觀念,正確認識聲樂演唱的“技術”與“藝術”的關系,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歌曲的二度創(chuàng)作和感情表達上,卸掉過多的思想包袱,忘掉自我,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的表達中,達到技藝的完美結合。
二、聲樂學習過程中的模仿引導
理智的模仿能夠促進人類科學知識的進步與發(fā)展。在聲樂學習中也同樣需要模仿。但我們應該注意加以分析、區(qū)別、對比地模仿,絕不能生搬硬套地盲目模仿。希望聲樂學習者要謹慎、冷靜地運用好模仿。不要走進單純模仿的誤區(qū),為模仿而模仿。
(一)對自己崇拜對象的模仿
在學習聲樂過程中,學生最直接接觸和聆聽的是教師的演唱及課堂上的示范。每一位具有歌唱示范能力的聲樂教師其平時的演唱及課堂上的范唱對學習者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因此,學習者在模仿教師的演唱時,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根據自己的先天條件去冷靜分析教師的聲音并有目的地模仿,絕不能盲目崇拜,不假思索的模仿教師所有的聲音。當然,對于教師在作品的音樂表現上的處理,學習者在沒有深刻領會或缺乏獨立處理能力的情況下,對一些聲音表情(激昂、委婉、高吭、輕柔等)的模仿還是必要的。這有助于學習者能較快地進入到歌唱的意境中去。
對于那些初學聲樂的人來說,自己崇拜的歌唱家、歌星的演唱也是影響和左右他們聲樂學習的重要因素,甚至直接模仿他們對聲音及對作品的處理方式。一般人在學別人唱歌的時候,注意力放在學會歌曲的旋律上,但是歌唱狀態(tài)和歌唱方法對不對,自己是很難判斷的。因此歌唱時主要是模仿歌唱狀態(tài)和歌唱方法,不要單純地模仿別人的音色。有些學習者不針對自己的聲音特點,為了追求高音,就不顧演唱方法的科學與否,盲目地喊、擠。造成原來很好的聲音條件由于不正確的演唱方法,使嗓音日漸暗淡,以至最后失去了原有的光澤。有經驗的老師,都是根據前人的經驗和自己的體會,結合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一些沒有經驗的老師,總想快馬加鞭、趕進度,拔苗助長,讓學生唱力不從心的歌曲,盲目地、過早地練唱高音,學生出現了不規(guī)范的歌唱狀態(tài)和發(fā)聲方法,也不加重視,這是很不應該的。事實上,由于有些教師在聲樂演唱技法上缺乏科學的研究,使很多原本聲音條件不錯的學生最后造成聲音暗淡、沙啞,甚至失去對學習聲樂的興趣和信心的現象也是存在的。這一點,應該引起我們聲樂教師和聲樂學習者的高度重視。
(二)對音像制品的模仿
現在許多學生學習聲樂作品時,往往是依靠錄音或唱片學會的。當然,這也是學習的一種手段。然而這種學習手段比起自己在鋼琴上通過讀譜掌握的往往要粗糙些,盡管可以通過著名歌唱家的演唱進行模仿,有點像從前師傅帶徒弟的模仿教學法,但容易造成學生對樂譜不能仔細研究,所以我們會發(fā)現學生在課堂上常常節(jié)奏不講究,作為聲樂教師,有必要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強調這些。同時往往容易出現兩種誤區(qū):一是盲目模仿唱片或錄音中聲音音色;二是模仿錄音中歌詞語言的發(fā)音。這兩種誤區(qū)在聲樂學習中是非常不利的,必須防止出現這類問題。
1、音樂的追崇
錄音或唱片是經過了現代錄音技術手段精心處理后才與聽者見面的。在錄音中,幾乎沒有哪一個演唱者是一遍完成的。我們聽到的唱片或錄音,都是經過錄音師甚至演唱者無數次的剪輯、合成才完成的。這些經過精心技術處理過的音像制品發(fā)出的音色,是我們在現場演唱和練習中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的效果。所以,盲目的模仿唱片、錄音中的音色,往往會使一些學生造成歌唱技術上和聲音觀念上的錯覺。
2、語言的發(fā)音
歌唱還不僅僅是作品的傳達和再現,更重要的是一種藝術創(chuàng)造。發(fā)聲技術只是聲樂的一個部分,不能構成美好的歌唱。聲樂教學中都要接觸一些外國作品,這些聲樂作品原則上都要求用原文演唱,我們也可以用翻譯過來的漢語演唱,但相比之下,就可能失去了原有的韻味和音樂與語言結合的密切關系。因此,學生學習掌握外語的能力需要在聲樂教學中不斷加強,但在學生沒有掌握外語(主要是意大利語)技能的情況下,很多教師的做法是介紹學生靠聽錄音或唱片來學習歌詞的發(fā)音。但唱片中的錄音者并不都是地道的意大利人,各國的歌唱家在演唱意大利語的作品時,經常會帶有自己母語的發(fā)音習慣,就如同大多數外國人學說漢語一樣,不免會有些生硬。這時,學生聽錄音或唱片學習歌詞的發(fā)音,往往有很多地方會走樣,使人聽了不解其意。甚至由于發(fā)音的錯誤造成演唱技術上的障礙。
所以,在學習演唱意大利語等原文歌曲之前,最好學習一些有關意大利語等語言的發(fā)音基礎知識,了解意大利語單詞、字母的發(fā)音拼讀規(guī)律。因此,對于完全靠聽唱片、錄音來學習外語歌詞的學習方法來說,筆者認為是不可取的。那樣只會鸚鵡學舌,不知所以然,甚至會鬧出許多笑話,走進單純模仿的誤區(qū),為模仿而模仿。
三、聲樂學習過程中的想象啟發(fā)
“想象”是貫穿歌聲訓練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心理調控因素。在歌唱活動中,詞曲作家創(chuàng)作的歌曲作品是歌唱者在頭腦中構成新形象的前提。心理學家認為,想象的內容往往出現在現實以前,或者現實中不可能出現的東西。因此,想象在一定程度上是超現實的。然而,任何想象都不是憑空捏造的。想象和感知、表象一樣,也來源于現實。想象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產生,構成想象的材料均來自記憶表象,想象是記憶表象的進一步加工。歌唱中的想象,必須以豐富的歌聲聽覺表象為加工的材料。它以這些聽覺表象為基礎,展開預想、聯想與想象創(chuàng)造,達到對發(fā)聲生理機能的技巧性感覺更精確的把握以及對音樂作品的情感、意境的更深刻、更準確的領悟和體驗。只有這樣,才能把想象與感覺、知覺、記憶等心理要素結合起來。達到對生理機能技巧活動的科學調節(jié)與控制,從而使發(fā)聲技能技巧訓練步入到更高的藝術創(chuàng)造境界。歌聲訓練中的想象調節(jié)主要通過預想與聯想兩種形式表現出來。
首先,從唱歌技巧形成的角度看,內心預想是發(fā)聲生理機能調節(jié)的先導。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曾深有感觸地說:歌唱發(fā)聲時,我剛準備好發(fā)聲,我還沒有唱出的聲音已傳到我耳朵,好壞我都知道。這句話道出了歌唱發(fā)聲時有種“內心聽覺預感”。當發(fā)聲生理機能調節(jié)到某種狀態(tài)時,由于經驗的作用,預感便油然產生了。所以發(fā)出歌聲的質量的好壞能預先感知到。我國著名聲樂教授王復增也曾明確指出:要想得到優(yōu)美動聽的音色,首先要在內心建立起這種聲音的概念,要在內心的想象中準確地知道這個聲音的形象。用這種“內心聽覺”指揮和控制發(fā)聲機能尋找最美、最動人的聲音,我認為這是一種最好、最快的學習方法??梢婎A想調節(jié)在歌聲訓練中的先導作用早已為某些先知者所認識。
其次,豐富切實的聯想能使歌聲訓練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聯想,可以說是在歌唱教學和聲樂訓練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手法。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語言來描述生活中某種與發(fā)聲狀態(tài)有聯系的表象,啟發(fā)學生尋找到所要求的歌唱狀態(tài)。在歌聲訓練中學生亦可以通過聯想提取頭腦中儲存的一些優(yōu)秀歌唱者的動作表象,來建立正確發(fā)聲感覺。
麥金太爾說過:音樂修養(yǎng),想象力和良好靈活變化的音質的結合構成藝術性的歌曲解釋。對于那些已具有一定聲樂歌唱技能的學生來說,在聲樂學習中充分發(fā)揮想像力,不僅能提高對歌唱作品準確再現的水準,而且還能使歌唱者的歌唱聲音“夠味”。對正確把握音樂的精神實質,增進對音樂的理解,提高音樂的藝術水平,擴展人的思維空間,增進創(chuàng)造力和在整體上提高社會的精神文明方面將起著一定的作用。
四、聲樂學習過程中的以情帶聲抒發(fā)
“聲情并茂的演唱”是聲樂教學者與學習者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演唱作為音樂的表演門類之一,有著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它帶給觀眾的感受是最直接、最真實、最有力的。好的演唱者通過塑造真摯、生動、深刻的感情形象去撥動人們的心弦,讓人隨著音樂的旋律律動,感受著歌者飽滿的激情。或喜悅歡愉,或悲傷愁苦,或平靜深沉,或跳躍激昂。從那一刻起,音樂主宰著一切,天地萬物與我為一。它給人的教導與啟迪也是潛移默化的,能引起觀眾的共鳴,能得到觀眾的認知與認同。重中之重,莫過于一個“情”字,對歌曲情感的真實感受讓演唱者充滿激情,演唱時真情的自然流露感染著觀眾;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反過來又影響著表演者,從而達到演唱藝術的最高境界。如何在課堂中引導學生以情帶聲、聲情并茂,是貫穿整個教學工作的重點。
在聲樂課堂上,練聲一直都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是決定聲樂課成敗的關鍵。練聲是為演唱作品做好技巧與情緒上的準備,就好比比賽前的熱身活動。同學們一般認為練聲就是純粹的技巧訓練,只要能基本上達到老師的要求就行了。實際上,如果能在技巧訓練中調動同學的情緒,在聲音里摻入情感成分,有時候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芯勘砻?,發(fā)聲時的興奮與抑制是神經活動的兩個基本過程,如果一部分肌肉神經細胞活動處于興奮狀態(tài),另一部分肌肉神經細胞活動則處于抑制狀態(tài),如面部肌肉興奮,是為了抑制喉嚨緊張;反過來抑制喉嚨緊張,是為了面部肌肉的興奮?!盵注:參見鄒長海著《聲樂藝術心理學》,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年版,第45頁。]所以筆者主張微笑著歌唱。在聲樂課堂上,要注意調整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帶著微笑對著鏡子歌唱,這樣既能較輕松地放松喉頭,調動學生的演唱積極性,在輕松的課堂氣氛中完成教學目的,又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情緒被調動起來后,學生就會表現出極大的歌唱熱情,也會為表演者表現歌曲的情感作好準備。
因此,如何提高聲音技巧是初學者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必須掌握的技術,它需要老師與學習者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配合。在急功近利的現代社會,更要靜下心來,苦練基本功。歌唱是一門藝術,對它的學習應是永無止境的,與其說是美妙的歌聲在打動人,不如說是歌唱家扎實的技藝、獨特的演唱風格、豐富的音樂修養(yǎng)及人格魅力在打動你。技術可以在幾年之內完全掌握,而“以情動人”卻是一輩子都要學習的“課程”。它是演唱者語言表達能力、情感體驗能力、觀察理解能力和文學藝術修養(yǎng)的綜合體現。學習者只有經過長期艱苦的磨礪,歌聲才有可能做到“以情動人”。
李嵐清同志曾講過:“音樂的美育功能還不只是一般地提高審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對人的智力開發(fā),特別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動力,鍛煉表達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幫助,音樂對社會的文明進步有著深遠的影響?!毙聲r期以來,素質教育的實施為學校藝術教育的發(fā)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也為我們音樂教師提出了新的任務和目標;探索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促進音樂教學欣賞的不斷提高。
陳俊鳳 西安石油大學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