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幼兒音樂論文 >

樂為舞生 情隨樂動——談兒童舞蹈創(chuàng)編中優(yōu)秀音樂作品的運用

作者:安徽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 楊春燕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24-11-21   點擊:

  在音樂舞蹈活動中,舞蹈表演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藝術表達形式之一。運用已有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來創(chuàng)編舞蹈,有助于立意構思,確定主題,組織舞蹈結構,設計舞蹈動作,從而更準確地完成舞蹈作品的創(chuàng)作。但在兒童舞蹈創(chuàng)編活動中,音樂的選擇、運用與創(chuàng)作是令舞蹈老師們對原創(chuàng)舞蹈望而卻步的主要因素之一。事實上,在舞蹈創(chuàng)作領域中,選用已有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作為舞蹈音樂進行舞蹈創(chuàng)編是一種常見的創(chuàng)作方式。在兒童舞蹈創(chuàng)作中,更是廣泛運用兒童歌曲、民歌、電影音樂、流行歌曲等不同題材、體裁的音樂,通常有三種方式:其一,運用一首完整音樂作品進行創(chuàng)編;其二,運用剪輯合成音樂作品進行創(chuàng)編;其三,運用音樂作品素材編曲進行創(chuàng)編。

  一、運用一首完整音樂作品進行兒童舞創(chuàng)編

  運用完整音樂作品進行舞蹈創(chuàng)編,一般會有兩種可能:一是聽到一首好聽的音樂或歌曲,產生舞蹈的欲望和創(chuàng)作的靈感,這是難能可貴并且非常有價值的創(chuàng)作動機:二是在某種創(chuàng)作背景下,根據舞蹈的需要找音樂。

  一首完整的音樂是不是就能編出一個好的兒童舞蹈呢?考察一首音樂作品是否可以作為舞蹈音樂,首先,要看它是否具有舞蹈性,其次要看它是否符合舞蹈形象塑造的需要。例如兒童舞蹈《向前沖》,選用了由歌手徐懷鈺演唱的同名歌曲《向前沖》,歌曲節(jié)奏鮮明、富于動感,契合了舞蹈形象表現小軍人的需要。作者在原曲中巧妙地加入童聲說唱,率真地表達了勇往直前前“向前沖”的解放軍風采。顯然,這首歌曲在幫助塑造小軍人的舞蹈形象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巧妙作用,號角式的音調,鏗鏘有力的進行曲節(jié)奏給觀眾帶來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沖擊。由此可見,兒童舞蹈《向前沖》選用的音樂既具有舞蹈性,同時對于舞蹈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強化作用,充分體現了運用完整音樂作品進行舞蹈創(chuàng)編的可行性。

  主題契合、形象準確的音樂被作為舞蹈音樂的使用過程中,編導還需要充分理解音樂內涵,分析樂段,并會根據音樂的節(jié)奏、色彩、結構的不同去劃分舞蹈的段落和結構,為舞蹈所用。如,作者原創(chuàng)的兒童集體舞《啤酒桶波爾卡》:“《啤酒桶波爾卡》是歐洲最流行的波爾卡舞曲之一,是世界著名的管弦樂作品,演奏形式是銅管五重奏。”它是一首非常歡快的曲子,而且相同的樂句不斷反復。波爾卡是以男女對舞為主的外國民間舞蹈,基本動作由兩個踏步和一個跳踏步組成。其中的踏步,兒童可以跟著樂曲富有動感的旋律進行自由舞蹈。由于樂句的不斷重復,如果僅僅是男孩女孩對舞,就顯得比較單一。因此,在創(chuàng)作中,根據樂曲配器變化和色彩的不同,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設定小老鼠、啤酒桶、小仙女等舞蹈形象,表達不同的舞蹈情境。通過舞蹈情節(jié)的設計,讓一首樂句不斷重復的波爾卡舞曲,演變成具有豐富內容的ABA 三段式結構舞蹈,賦予音樂作品原型更生動的藝術形象。

  二、運用剪輯合成音樂作品進行兒童舞創(chuàng)編

  運用音樂作品剪輯進行創(chuàng)編,根據舞蹈主題、結構的需要,重新組合成新的舞蹈音樂作品,這是目前一線教師采用最多的一種方式。這樣既可以避免編曲、作曲的困難,也可以不受音樂作品結構的限制。

  1.提煉音樂主題,確定舞蹈立意

  眾所周知,一個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之初最艱難的是主題的構思。音樂不僅可以組織舞蹈動作、表達舞蹈情感,甚至可以提煉其中的內容,幫助確立舞蹈作品立意和主題。一段音樂要想用巧、用妙,我們必須要對其進行深入、準確的理解,和舞蹈主題高度契合,才能有完美的呈現。只有理解音樂的內涵,才能感受音樂的提示和感染,在優(yōu)秀音樂的基礎上編創(chuàng)出優(yōu)秀的舞蹈。

  在一些優(yōu)秀的少兒舞蹈作品中,常會巧妙地運用膾炙人口的歌曲來創(chuàng)作舞蹈音樂,由于歌曲的主題非常明確,舞蹈主題也因此而鮮明突出。如,“小荷風采”全國少兒舞蹈展演中的優(yōu)秀作品《我的偶像》,該舞蹈音樂是根據王蓉詞曲并演唱的《我學雷鋒好榜樣》改編而來。朗朗上口的熟悉旋律,稚拙夸張的舞蹈動作,在視覺和聽覺上給觀眾極大的滿足感。從稚嫩的童聲領唱到最后的無伴奏齊唱,孩子們攢足了勁頭,憋紅了小臉,展現出在雷鋒精神的感染下,對偶像敬仰的積極情緒。該舞蹈音樂巧妙地在原歌曲的結構上做了前后段落的調整剪輯,以常用的ABA結構段落干凈利落地表達舞蹈主題思想。舞蹈盡情地抒發(fā)純真質樸的稚嫩情感,傳遞出當代兒童正確的社會價值觀。這是一部提煉音樂主題用作舞蹈主題的典型成功范例。

  2.根據舞蹈結構組織音樂

  舞蹈“結構”是指舞蹈作品的組織方式和構造方法。在舞蹈創(chuàng)編中,選中音樂之后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便是確定舞蹈作品的結構,然后根據舞蹈的結構來組織音樂。如果拿到音樂就匆匆編舞,那樣,很容易出現作品單一、沒有結構層次,大量的動作堆砌,整體缺乏多樣性色彩的問題。

  兒童舞蹈作品篇幅短小,時間一般在3-6分鐘之內,沒有成人舞蹈戲劇式、心理式等那樣錯綜復雜的結構形式。只要我們能圍繞舞蹈主題有層次地塑造舞蹈形象,能夠將一個舞蹈作品如何開始,怎樣發(fā)展、結束,其中的段落布局、舞蹈形象、意境情感等表達清晰,前后結構完整、和諧、統(tǒng)一,一個篇幅短小、結構清晰、淺顯易懂的兒童舞蹈作品便能基本創(chuàng)作成功。當然,根據舞蹈主題的需要對已有音樂作品各部分進行合理分配和布局也是必要的。一段優(yōu)秀的舞蹈創(chuàng)作可以賦予音樂更為深刻的意義。如作者原創(chuàng)少兒舞蹈作品《我愛你,中國》,受汪峰詞曲并演唱的《我愛你,中國》這首歌曲的啟發(fā),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出發(fā),緊扣音樂主題,借助失學女童重返校園的故事情節(jié),抒發(fā)孩子們對祖國的歌頌和贊美之情,感受美好時代下祖國的關懷和溫暖。確定了舞蹈主題之后,接下來便是考慮作品的結構。作品按情節(jié)的發(fā)展,分為渴望、吶喊、情誼、重返四個舞蹈段落。

  第一段-——“渴望”,失學女童憧憬著自己走進校園的生活情境,真真切切地感受卻又觸碰不到的渴望。音樂節(jié)選了邢遲、靳銳編曲,黃稔欽等多位歌手演唱的《我愛你,中國》選段,表現失學女童對校園生活的渴望和向往。第二段-——“吶喊”,選用劉廷禹老師作曲的《沂蒙頌》選段表現失學女童回到山間田野現實里的無助、吶喊與掙扎的舞蹈形象;第三段-“情誼”,在《沂蒙頌》)方旋律深情的詠唱中,借助雙人舞表達出同學之間的情誼,當失學女童懷抱起心愛的書本與大家共舞,重返校園的欣喜洋溢在她幸福的臉龐。第四段-——“重返”,剪輯選用了汪峰詞曲并演唱的《我愛你,中國》作為舞蹈的高潮點明主題,慷慨激昂的歌聲正如孩子們在幫助失學女童重返校園后的盡情抒懷。舞蹈的結尾,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我愛你,中國”的旋律響徹全場。在這個舞蹈作品中,作者運用四首已有的音樂作品,根據舞蹈結構通過合理的剪輯合成,組織音樂,有血有肉地表達出更為豐富和深沉的藝術情感。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