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積分“奏響”音樂課堂教學的“新樂章”
積分制是把評價體系和獎勵激勵體系相結合的新型評價系統(tǒng)。積分制不僅重視結果和目的,更重視教學過程。教師必須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教學資源、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來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與此同時,學生為了獲得相應的分數,必須有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并形成彼此競爭的學習氛圍??梢?,積分制調動了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既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積分制評價與“多表揚、少批評”一樣,是以獎分為主、扣分為輔的原則,使問題解決于“道德”層面,不輕易動用“制度”武器。學生若想獲得高分,就要有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只有當學生的情感活動活躍起來了,參與度提高了,獲得的積分才會越高。這就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定學的被動教學模式。若遇到一些小問題,讓學生意識到問題存在即可,主要目的是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有時候“被放過一馬”“躲過驚險”反而要比毫無懸念地扣分讓人印象更加深刻,更能認識到錯誤問題。當然,課堂上還要寬嚴相濟、恩威并施,要把握好分寸,畢竟每位學生都希望得到肯定、認可和尊重,教師要善于把一些閃光點轉化為得分點。例如,在筆者所教授的班級中,有位男生喜歡上課說話、做小動作,唱歌時愛搞怪,經常被批評,師生關系也陷入緊張。有次在音樂課上,他在唱歌時突然“冒”了個高音,逗得在場學生都哈哈大笑,他卻大聲說這是海豚音。筆者見狀,讓他再次模仿一下“海豚音”,并夸獎他模仿得像,不僅給他加了兩分的表演分,還順勢介紹了關于假聲在歌唱中的運用。此后,筆者每次都關注他表演中的閃光點并給予贊美和加分鼓勵,使他獲得認可。慢慢地,他在音樂課上越來越積極、認真,課后還經常主動找筆者解答問題,積分顯著提高。本來是一次簡單的扣分卻變成了加分,讓一個后進生化消極為積極,小小積分為教師不斷挑戰(zhàn)、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進步提供了很大空間。
積分制還有利于競爭意識、參與意識的培養(yǎng)。青少年階段的學生競爭意識強烈,求知欲、表現(xiàn)欲旺盛,獨立意識萌醒,自主意識和自我意識發(fā)展迅速。但有些學生到了初中階段,出現(xiàn)了羞怯心理,怕唱不好被人笑話,或者被說愛出風頭,積分制讓這部分學生有了心理上的支持,幫助他們放下包袱,大膽地進行表演,取得分數和成績上的提高。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使其在與別人分數的比較中形成你追我趕的態(tài)勢。這樣,很多原來羞于演唱的學生,在與成績掛鉤后變得積極主動了,也敢于在大家面前演唱了,回答問題也爭先恐后了。在這個關鍵的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積分制助推學生不斷突破自我,很好地解決了不敢表現(xiàn)、不善于表現(xiàn)的問題。
積分制也有助于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幫助教師克服職業(yè)倦怠。教學內容的重復及教學方法常年保守不變,導致課堂教學形式陳舊且缺乏新意,容易使教師產生“不備課也能上好課”的心態(tài)。而積分制促使課堂實踐活動大大增加,教學的不確定性和挑戰(zhàn)性也隨之增加,因此,教師需要挖空心思為增加學生的分數提供“問題”動力。例如,得分點的創(chuàng)設是積分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想使學生有分可加,必須強化“任務”意識、“問題”意識,以任務為主線,以問題為導向,以競爭為動力,以興趣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核心,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對問題的追尋中找到知識的縱橫聯(lián)系。搞好“問題”設計,不僅是知識點和重難點的體現(xiàn),也是了解學生掌握程度的標志,多樣性、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設計能極大地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造才能,是教師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考驗著教師的教學設計、創(chuàng)造才能和教學智慧。
積分制實施之前,有的學生整個初中階段都沒有回答過一個問題、演唱過一首歌,有的教師叫不出學生名字,甚至不認識學生的現(xiàn)象也很常見。而實施積分制之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互動得到了加強。
三、積分制是管理音樂課堂的有效手段
很多教師困擾于音樂課堂的紀律問題,認為盡管可以靠教師自身和藝術的魅力,以及對學生的關愛和尊重去打動學生、影響學生,但仍無法解決課堂紀律松懈的問題。由于課時量有限,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少,無法即時快速地解決學生在課堂中犯的錯誤,以至于增加了課堂管理難度。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告訴我們,音樂教育是心靈的感化,作為感受美、欣賞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音樂課,特別是在唱歌教學環(huán)節(jié),應該呈現(xiàn)的是學生在高興、興奮情緒狀態(tài)下的一種積極的情感表達,如果教師表情嚴肅,板著一副面孔,動輒大聲呵斥、懲罰批評,師生關系極易變得緊張,勢必讓學生的情緒受到影響,甚至產生對立反抗情緒,何談去表現(xiàn)音樂呢?音樂課解決問題的方式不能簡單粗暴,當然也不能把放縱當民主,不聞不問,放任自流,要充分考慮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弱、青春期階段管理難度較大的特點,建立一種高效管理模式。
一條有力的措施,勝過千萬次說教。正所謂:家有家規(guī),國有國法。人類文明中,需要法律的約束才能穩(wěn)定社會秩序,我們的音樂課堂也需要建章立制。因此,積分制可以作為一種獎勵手段,也可以作為一種懲罰手段。這里的懲罰不是體罰,也不是語言暴力,而是增加或減去相應的分數。由于初中生活潑好動,自我約束能力較差,規(guī)則意識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因此課堂紀律維護、課堂管理要更多地依靠“法制”“制度”,少用“人治”,即要求學生樹立明確的規(guī)則意識。有了制度的約束和維護,可以從根本上消除“體罰”現(xiàn)象,加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使學生做到自覺自律,實現(xiàn)從“他律”到“自律”的轉變,久而久之,便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筆者對于違反紀律的學生,采取“一次提醒,二次減分”的方法,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此外,教師還可以調動班干部的力量,維護“法律”的實施,維持課堂秩序。在實際運用中,表現(xiàn)好的班級甚至一個學期都沒有人被扣分,這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很難做到的。當然,對于不在乎減分的學生要加強管理,有相應的應對措施,比如可以劃定“底線”“紅線”“警戒線”,并警告學生不要突破“底線”,否則要考慮“違法”成本,再輔以及時談話和班主任的配合,避免極端情況的發(fā)生。
此外,學生參與度越高,師生關系就越密切。在傳統(tǒng)課堂上,往往一節(jié)課下來,真正能參與進來解決問題或有所表現(xiàn)的往往是少數幾個比較活躍的學生。這導致大多數教師只注意了集體,而忽略了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每次加分,教師就與這個學生少了一分隔閡和陌生,多了一分印象和記憶。因此,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的功能,及時、客觀、正向地將評價反饋給學生,如“你的聲音太動聽了!”“你的吐字比以前清晰多了!”等。評價反饋是學生改進的基礎,能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強化學生的進步與優(yōu)點,使之獲得學習的動力和信心。誰說分數不包含情感呢?積分制操作的即時性,使其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分數,更是學生在第一時間得到的實實在在的鼓勵,這比簡單的一句“你真棒!”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