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音樂教師的課堂語言藝術

作者:沈紅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摘 要: 課堂語言藝術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這一雙邊活動的效果。音樂課不同于其他文化課,音樂教師的課堂語言藝術也應有其特色。本文論述了音樂教師的課堂語言藝術,一是音樂語言、二是口頭語言、三是態(tài)勢語言。


  關鍵詞: 音樂教師 語言藝術 課堂語言


  課堂語言是傳遞知識,交流信息的媒介,起著直接溝通教與學兩方面的作用。講究教學的語言美是音樂課堂教學美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語言是師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和優(yōu)美流暢的語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學們的喜愛和積極的情緒反應,也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課堂教學語言美有著控制、引導學生學習的“魔力”。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的語言會使對方產(chǎn)生不同的心理效應,美好的語言使人高興,心情舒暢。單調(diào)、呆板甚至粗劣的語言使人心情沉重、煩惱、急躁。因此,我認為音樂課堂教學語言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音樂語言


  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深刻認識音樂課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聆聽音樂、表現(xiàn)音樂和音樂創(chuàng)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并與之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因此,音樂課中決不能缺少音樂語言,音樂語言應貫穿于整堂音樂課,使學生沉醉于音樂氣氛之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和欣賞音樂,從中受到教育。如:讓學生聽著節(jié)奏鮮明的音樂律動進教室;用連續(xù)彈奏幾個音區(qū)的分解主和弦表示起立和坐下;全體學生有表情地唱師生問好歌;回答問題后,讓學生用鼓掌拍擊節(jié)奏表示鼓勵;在學生演唱或演奏前,根據(jù)不同的歌曲和樂曲進行不同的前奏提示。對于音樂課中的過渡,說上一段很長的過渡語,倒不如彈一段過渡性的音樂,既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又能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及優(yōu)勢。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音樂語言體現(xiàn)音樂的審美性與音樂性,這樣,才能更好地表現(xiàn)出音樂獨有的藝術魅力。


  二、口頭語言


  音樂課上,不能用音樂指示或表達時,我們就可用采用第二種課堂語言――口頭語言,即普通話。音樂課上,除了普通話要標準外,還要求教師的語言具有表現(xiàn)力、感染力和親和力。


  1.風趣的語言


  課堂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完成的。這種特殊的關系,決定了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總是高高在上、威嚴可敬的。風趣的語言,縮短了師生感情上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系,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種寬松、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體現(xiàn)師生平等的教學原則。有一次,學生在唱歌時,很多學生含胸駝背,姿勢很不好看。這時,我隨意地問了句:“你們看見過大蝦嗎?互相看看,咱們班就有?!睂W生們意識到自己唱歌的姿勢很像彎曲的大蝦,馬上自覺地挺直了身體。就這樣風趣的語言可以使教師對學生的批評顯得委婉含蓄,使學生在愉快中接受教育。


  2.生動的語言


  我們知道,音樂本身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師的課堂語言也相應地要生動形象、精辟凝練。課堂之中應以語激情,以情動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讓學生情不自禁的參與教學中,和諧自然地表現(xiàn)音樂,真正地融入音樂作品中。這樣既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實現(xiàn)了美育的教育目標。一位老教師這樣向我講過: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需要我們在上課過程中,語言要生動、形象、事例貼切實際、生活化,這樣才他們才會喜歡你。例如:教學歌曲《春之歌》一課時,教師可以邊放映春天美景的圖片,邊動情地朗誦:“春天,萬物蘇醒,報春的燕子往來梭巡,空中充滿了它們的呢喃的繁音,無數(shù)嫩綠的新芽像針尖似的探出頭來,仿佛張著小嘴在那里呼吸,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楊柳開始發(fā)芽,在春風中擺動著柔和的枝條,金燦燦的迎春花像一張張笑臉,興高采烈地向人們報告春天來臨的喜訊……”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個個翹首凝視,贊美之情不約而同地油然而生。這樣,自然就把學生帶到一個美好春光的情景之中。


  3.語速、語調(diào)、節(jié)奏


  一首好的音樂作品,少不了旋律、節(jié)奏、力度、速度的完美結合,同樣,語言表達的思想感情,創(chuàng)設的情景,烘托的藝術氛圍很大程度要依靠語速、語調(diào)、節(jié)奏來表現(xiàn)。當然,不同的音樂就需要相應的語速、語調(diào)和節(jié)奏。在課堂中教師要讓其隨教學內(nèi)容的變化而變化,恰到好處地表達教學意圖,創(chuàng)設音樂氛圍,使教學意圖與音樂的氛圍相互交融,渾然一體。例如:在學唱歌曲《思鄉(xiāng)曲》,為了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遠離家鄉(xiāng)的人們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思念之情時,我采用了較慢的語速,低緩而激動情緒去朗讀歌詞時,從學生中的眼神中看到了思念、惆悵、急切,從而使課堂的氣氛產(chǎn)生了極好的效果。因此,教師抑揚頓挫,感情充沛,變化有致的語言,能讓學生把握住音樂的脈搏,從而全身心地感受音樂所帶來的無窮魅力。


  三、態(tài)勢語言


  音樂的美,不僅僅表現(xiàn)在樂曲的美和教師的口頭語言美上,這種美的情感看似無形卻有形,它還滲透在教師態(tài)勢語言中。教師的一言一行,甚至非常細微的一個面部表情都會是學生注意和模仿的焦點。因此,教師的態(tài)勢語言,也就是音樂教師上課時的動作、表情、手勢、身段,有時會給音樂課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1.肢體動作語言


  音樂課上教師的肢體動作是必不可少的。合唱時的指揮就是顯而易見的肢體語言。除此之外,在教唱一首歌或是欣賞一部作品的過程中,教師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用一些手勢或身體的動作來傳達作品的情感,以便學生更直觀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例如在學習歌曲《青春舞曲》時,教師幾個簡單的新疆舞動作.就能使學生很快隨教師走進歡快活潑的歌唱氛圍,并準確掌握新疆音樂的主要節(jié)奏類型;倘若音樂課上教師只說不動,那么這樣的音樂就可能顯得死氣沉沉,失去音樂課本身必須具備的特點。當然,肢體動作的運用一定要得當,若是過于夸張或不夠準確,就會導致喧賓奪主甚至適得其反,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2.口型與面部表情


  口型與面部表情也是態(tài)勢語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如有人所說的,音樂教師應該像一個演員,用自己精湛的技藝牢牢地吸引住每一個學生。而口型與面部表情就是表演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唱歌過程中,在力度、速度等方面需做出對比時,教師若用有聲語言就很可能破壞了歌聲的美,而用無聲的口型加以提示則是一種很好的辦法。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教師若時時加以解說,有可能會破壞學生欣賞音樂的注意力,這時,豐富的面部表情加上事先準備的解說投影就能避免這種情況了。


  3.眼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利用眼神與學生交流,是音樂教師應該學會的一項本領。當教師對音樂作品理解深刻時,這部作品的音樂情緒應該可以從教師的眼神中流露出來。當音樂響起時,或歡喜,或憂傷,或激昂,或悲憤,教師的眼神對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作品起到了一種輔助作用。在控制課堂氣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對學生走神、唱歌走調(diào)等不利課堂因素,語言往往會打斷教學環(huán)節(jié)甚至破壞課堂氣氛,而一個恰到好處的眼神既能提醒學生,又能保持學生的愉快心情,保證課堂氣氛的延續(xù)性。因此,眼神是音樂課上師生交流的一個手段。


  總之,音樂速度有快慢之分,音樂力度有強弱之分,音樂的情緒有優(yōu)美抒情與憤怒和悲傷,因為有了這些,音樂才富有魅力。我們的課堂語言也是如此,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靈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學的藝術首先是打動人心的談話的藝術?!崩蠋熡H切溫和的語言,使學生百般回味,老師幽默詼諧風趣的語言,給學生帶來快樂,老師果斷有力熱烈奔放的語言,給學生激情,老師謙虛謹慎溫柔細膩的語言,使學生感受真誠。為了出色地完成任務,我們都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yǎng),掌握語言藝術,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只有這樣,音樂課才能切實讓學生感受美,才能更具有吸引力,也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美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曹里.音樂教育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李如密.教學藝術論.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


  [3]中國音樂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4]音樂與生活.湖南出版社,2006.


  [5]河南教育.河南教育?基教版雜志社,2009.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