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也談音樂欣賞課堂中的有效提問

作者:李可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作者:無錫市北塘區(qū)教育局教研室 李可

  課堂提問不僅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音樂課教學中,通過老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能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提升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在音樂課堂中,教師如何從設計有效的提問入手,從而引導學生體驗音樂情緒、把握音樂元素、感受音樂內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音樂課堂上如何設計有效的提問,是音樂教師應予關注的課題。

  一、合理地設置提問坡度

  教學中,教師的問題要合理地設計提問坡度,做到由易到難,步步設坡,從而引導學生的思維也跟著“爬坡”。即像攀登階梯一樣,步步升高,通過由易到難的一個個問題,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臺階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去實現預定的教學目的。

  【案例1】

  在音樂欣賞《打字機之歌》一課中,在聆聽A段樂曲結構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時,執(zhí)教老師的提問是這樣設計的:

  聽:你能從音樂中聽出來打字員打了幾行字嗎?每行一樣長嗎?

  聽:你是怎么聽出來的?每行都一樣長嗎?長多少?

  聽:再聽一次,是不是最后一個樂句長了四拍?跟著音樂數一數拍子。

  聽:畫一畫。跟著音樂看大屏幕,一起點一點四個樂句的圖譜。

  聽:演一演。想象我們的教室就是一架超級打字機,你是剛才四行字中的一行,你會怎么表演?合作表演。

  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反復聆聽來感受“打字員”的音樂形象,并區(qū)分A段的四個長短不一的樂句結構。執(zhí)教者合理地設計提問坡度,讓孩子們每一次帶著不同的問題聆聽了五遍A段。通過層層遞進提問,學生們對原本較抽象的音樂形象有了具象的認識,輕而易舉地將樂句的結構劃分得很清晰,并通過合作表演,將“打字員”的音樂形象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這樣的提問是有效的提問??梢?,在音樂課堂中合理地設計提問坡度,不僅會使學生產生“有階可上,步步登高”的愉悅感,同時也為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作了鋪墊。

  如果說,注意提問設計的坡度是解決問題的難易度,那么注意提問的深度,則在于引導學生善于概括歸納,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質。音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傳授和音樂技能訓練是一個由淺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應進入到怎樣的一個層面,達到怎樣的一個高度,這就是“深度”的問題。

  【案例2】

  在音樂欣賞課《瑤族舞曲》一課中,在聆聽B主題(群舞主題)部分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時,執(zhí)教老師的提問是這樣設計的:

  聽:聆聽這段旋律,與第一樂段相比,演奏樂器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音樂情緒有了怎樣的變化?(吹管樂加入打擊樂。打擊樂的加入使得音樂情緒更加的歡快熱烈了,就像很多人加入了舞蹈,這是音樂的群舞主題。)

  聽:這段音樂表現了小伙子和小姑娘的形象,你能從音樂的節(jié)奏、力度、演奏樂器的音色上分辮出哪段音樂是表現小伙子的,哪段音樂是表現小姑娘的?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的是通過聽辨民樂的節(jié)奏、力度、音色等感受小伙子、小姑娘不同的音樂形象。執(zhí)教者在了解學生已有的音樂知識水平的前提下,精心地設計提問深度,從力度、音色、節(jié)奏等音樂元素入手,讓學生聽辨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樣的提問是有效的,猶如剝筍,層層深入,直達中心。

  三、準確地把握提問時機

  陶行知曾說:“發(fā)明干千萬,起點在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提問必須抓住時機,相機誘發(fā)。問題設計得好,還要注意提問的時機,若時機掌握得不好,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一般來說,課堂提問時機選準與否,對學生的思考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那么,選擇什么時候提問容易收到最佳效果呢?

  【案例3】

  在欣賞絲弦五重奏《快樂的夜晚》時,在聆聽到第一樂段的最后一句前,故意停下,告訴學生音樂到此結束。

  學生好奇地問:“不是還有嗎?我覺得聽得不舒服,音樂還沒有完。”

  教師問:“音樂是不是也有段落呢?怎么能判斷音樂的段落呢?”(這時學生會很順利地理解音樂段落“完整性”這個概念。)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