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背景下初中音樂教材的分析與思考
摘要:為孩子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教師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建立起來的。音樂課程是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的主菜,為多元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的課程之一。跟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原有的音樂課程和教學體制是不能夠適應教學發(fā)展的需要,音樂教學正面臨著歷史性的磨練,在講堂上主要體現(xiàn)為缺少有用互動,教學目的是不科學的,與審美教育的忽視,教學模式和現(xiàn)代教育之間的銜接不當等等。音樂教育是施行美育的重要途徑,當前是音樂教育發(fā)展的最好時期。因此,必須從發(fā)揮課堂教學評價的實踐價值、加大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力度以及提升師生互動的實踐技巧三個維度,不斷地改良初中音樂課堂教學。
關鍵詞:新課標 初中音樂 分析 思考
在我國,音樂基礎教育教材建設作為一項系統(tǒng)的研究性課題在21 世紀后才出現(xiàn),由于起步較晚,教材的“學材”化尚待完善。本文選取根據新課標出版的初中音樂教材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音樂版的文本,人教版,工作資源,知識的框架結構和對初中音樂教科書的結構材料, 以及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結構,結合調查報告的數據,探尋初中音樂教材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我國基礎教育音樂教材與我國非音樂基礎學科教材、國外音樂教材相比存在的差距與不足,以期對我國音樂基礎教材建設提供一些參考。
1 我國初中音樂教材發(fā)展現(xiàn)狀
2001 年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對中小學音樂教材的編寫提出了具體的建議?!?a href=http://m.dryriverboys.com/kegaizhuanti/list04/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課程標準》首先對音樂教材的內涵做了明確概括:“音樂教材應當包括學生用教科書、教師用參考書及與之相匹配的音響教材?!边@一內涵糾正了音樂教科書即為音樂教材的錯誤理解,擴大了音樂教材的內涵。
2004 年秋在全面評估和廣泛交流的基礎上,音樂課程改革也已進入到了全面推廣階段。新一輪的初中音樂教材建設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繁榮時期。
2 對初中音樂教材存在不足之處的分析
2.1 單元目標不明確,單元目標與課時目標、各課時目標之間缺乏音樂的聯(lián)系
實驗教材打破了傳統(tǒng)教材中“課”的單位界限,以“單元”的形式取而代之。這種單元式的結構編排方式為教師教學提供了較大的空間,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然而,由于單元內容較多,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無法以一節(jié)課完成,所以,事實上每一單元通常分解為兩到三個課時完成。闡述的構建式單元的標準中,其第一要點就是單元要以結果為導向,單元的目標或者主要結果應明確地列出;各課的目標和單元的目標或標準也應有直接的聯(lián)系。通過對初中音樂教材的梳理分析發(fā)現(xiàn),教材內容以曲目羅列的方式呈現(xiàn),單元標題以非音樂主題為主,倘若不參考《教師教學用書》,僅僅從教科書角度無法對本單元學習的總目標進行識別。此外,由于單元中的課時需要教師根據《教師教學用書》或者通過自身研究對教學曲目進行重新劃分, 單元中每課時的教學目標又具有不確定性;教材組織方式過于注重非音樂人文主題,這種教材編排方式導致樂曲與樂曲之間音樂關聯(lián)性的缺失。
2.2 實驗教材未能實現(xiàn)從“教材”到“學材”的轉化
當今世界課程發(fā)展的方向呈國際化、信息化、綜合化趨勢。知識構建的最佳策略就是讓學習者面對必須解決的意義性問題。學習的理想方式是讓學習者運用他們的知識生產和使用特定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來解決問題。這有助于形成所謂的情境知識,這是在特定的情況下,有意義的工作的完成知識。然而,通過對實驗教材的梳理與分析發(fā)現(xiàn), 教材內容多以羅列堆砌的方式呈現(xiàn),各個樂曲、章節(jié)之間沒有直接承上啟下的邏輯關系存在,課后習題雖采用探究式問題設置但部分難度過高, 必須依靠教師的講解與引導完成習題作答,單純依靠學生自己無法完成。
3 對進一步完善初中音樂教材學材化建設的思考
3.1 初中音樂教材的編寫方式應當更加多樣化,單位內容要明確可行
2001 年新課標頒布以來,各個地方、出版社陸續(xù)出版了一系列初中音樂教材。本文選取了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版本進行對比分析,而這教材的確也各自有其側重點。然而,不論是樂曲選擇還是欄目設置,甚至體系結構都十分類似,所以學生和教師雖然是使用了不同版教材, 但是在回答調查問卷時卻反映了同樣的問題。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個省市自治區(qū)的音樂教學情況有所不同, 而這種不同除了城市與城市之間還表現(xiàn)在城市與農村之間。根據調查顯示,不同地域不同學校的初中學生對音樂教材的需求具有較大的差異性。所以,關于初中音樂教材編寫方式的多樣化已經成為較為重要的議題。我國的音樂教材需要向一種內容多元化、形式多樣化的教材體系發(fā)展,教師可以根據區(qū)域文化和學生特點對教材進行選擇。我國的音樂教材建設可以借鑒美國的經驗,結合各地實際教學情況編撰教材,讓每套編輯出版的初中音樂教材呈現(xiàn)不同的特色, 適應不同地區(qū)不同音樂教育情況。
3.2 初中音樂教材的編寫應關注從“教材”到“學材”的轉化
現(xiàn)代課程教學提倡學習途徑的多樣化與學習范圍的擴大,對教材的要求也從“教材”轉型為“學材”,在基礎教育教材建設中, 非藝術類學科的教材轉化較為成熟, 音樂教材由于種種原因,還在逐步完善之中。一套成功的音樂教材,其音樂作品應除了要有較高的文化傳承價值、藝術表現(xiàn)價值和審美體驗價值外,還要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年齡特點、身心發(fā)育相適應,從而有助于實現(xiàn)選擇、傳遞對學習者有價值的真實信息、知識,幫助學習者構建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 實現(xiàn)學習者合理的學習方式的轉化。
參考文獻:
[1]管建華世紀之交―――中國音樂教育與世界音樂教育[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
[2]王耀華。中國傳統(tǒng)音樂概論[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8.
[3]孫繼南著。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教育史紀年(1840-2000)[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9.
[4]楊和平,宋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國音樂教材問題的思考[J].人民音樂。
作者:江蘇省淮安市徐楊中 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