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材分析 > 小學音樂教材 >

音樂新教材的教學和使用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8   點擊:

摘自:《嘉善中小學藝術教育網(wǎng)》

一、理解教材,開發(fā)教材

1 .比較學習,增加課堂教學信息量。

2 .課堂教學內(nèi)容應豐富多彩。

3 .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組合,產(chǎn)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所達到的教學目標也不同。

例:

二、新的學習方式,涉及學習的三個方面

新的學習方式強調: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

1 .動機與態(tài)度:被動→主動→自主

2 .教學方式偏好:傳授與接受→樂于接受

3 .教學環(huán)境偏好:個人→合作

這三個方面并不是相互獨立,互不相融的。

學習方式必須為內(nèi)容服務,選擇有效的教育行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旋律是音樂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旋律,學生在表現(xiàn)體驗中應表現(xiàn)旋律的要素。

三、怎樣對待知識與技能

1 .降低技能難度,針對不同內(nèi)容和難度,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

2 .培養(yǎng)對音樂興趣與愛好是音樂教育的超級任務。

3 .熟悉的音樂容易產(chǎn)生興趣與感情,發(fā)揮音樂彌漫性的特征,強化學生熟悉音樂。

4 .通過提高學生的表現(xiàn)技能和欣賞能力,持久的發(fā)展對音樂的興趣(不是指一般的接觸),通過高品位審美要求的同時,尊重學生獨特的審美趣味。

四、關于識譜教學

絕大多數(shù)人在有重型之年是不依賴樂譜來表現(xiàn)音樂和欣賞音樂。

1 .識譜依然是我們音樂教學中較為重要的基本技能。

2 .識譜和學說義務兵原理基本一致。

3 .學習識譜的過程和方法:唱名模唱→唱名背唱→識讀唱名→按節(jié)奏唱唱名→獨立識譜(當學生能完整唱一段樂句后,再采用視譜教學法)。

五、音樂教材呈現(xiàn)方式的新變化

同傳統(tǒng)的音樂教材不一樣,作為課程改革的產(chǎn)物 ----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音樂實驗教材呈現(xiàn)出一種全新的變化。

以往的教材,基本上是從學科出發(fā),按照學科體系構建和編寫。其著眼點是“教”,主要是給教師用的,并未體現(xiàn)“學生用書”的特點。面對既不識譜又不認字的小學一年級學生,過去許多教材從第 1 冊開始就呈現(xiàn)出大量樂譜就是一個典型現(xiàn)象。這種無視學生存在,不考慮學生如何學習的教材呈現(xiàn)方式,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生只能在被動的狀態(tài)中學習,并對教材產(chǎn)生一種難以認同的逆反心理。

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依據(jù)“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課程理念,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fā),將課本設計成真正為學生所用,同時兼顧教師使用的教學文本,是音樂教材建設上的一個成功范例,是音樂課程改革的一個明顯突破。以第 1 冊為例,圖譜的設計與運用和賦予插圖以新的內(nèi)涵,是最具代表性的兩個變化。毫無疑問。采用圖譜的形式不僅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而更重要的是完全適應了孩子的學習心理,學生對其喜愛是必然的。而插圖一改以往的配合作用,從附屬的位置提升為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位置,變成一種學習內(nèi)容或活動的圖示,以引起孩子們的想象和思考,確實是一個極其成功的設計。

此外,“以審美為中心,以文化為主線,以音樂為基點”的教材編寫思路,從內(nèi)容到結構均呈現(xiàn)出一種新的構筑。無論是單元的人文主題(例 13 冊的“天山之春”、“歐洲風情”、“金色樂章”等),或是課本的活動板塊(如 13 冊的“音樂是我的好朋友”、“音樂小網(wǎng)站”、“我們心愛的歌”等)都離孩子們很近,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這完全是從學習者的視角來設計的結晶,體現(xiàn)了鮮明的人本主義精神。

如果說音樂課程理念的變化將會帶來音樂教學方式的變化,那么,音樂教材呈現(xiàn)方式的變化必將引起音樂教學設計的新變化。

六、音樂教學設計的新變化

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設計,以知識體系和學科邏輯進行組織,其“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教材分析”、“教學過程”等四個維度均帶有濃厚的“學科本位”和“教師中心”痕跡。諸如“教學目的”是設計“教什么?”、“教會什么?”和“通過教達到什么目的?”;“教學重、難點”是設計“怎樣分解和處理知識與技能”;“教材分析”則是對音樂作品的肢解;“教學過程”更是層層構筑對教學結果的追求與設計等等。

而新的教學設計則在兩個方面體現(xiàn)出新的變化:

1 .教學目標。從“教學目的”到“教學目標”,體現(xiàn)了從“教師中心”到“學生本位”的轉變?!敖虒W目標”是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課程標準和教材來設計目標要求及目標水平。如《動物說話》一課中其教學目標按三個維度分別設計為:( 1 )對描寫小動物的歌曲或樂曲感到有趣,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與動物應和睦相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2 )在濃郁的音樂情境中,聆聽和演唱《動物說話》,表達對動物的愛護之情,探索并運用不同聲源創(chuàng)編簡單節(jié)奏,表現(xiàn)神態(tài)各異的小動物形象(過程與方法目標)。( 3 )能準確地朗讀歌謠,讀出二拍子的強弱,認識木魚、碰鐘,并能用其為歌曲演唱伴奏(知識與技能目標)。這種設計,對學習者來說,目標清晰、明確、具體、突出和強調學習過程及學習方法。當然,三種目標維度并不能完全截然分離,更多的時候是融匯在一起的,尤其是知識與技能在教材中呈一條暗線分布,這不僅突出了音樂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與態(tài)度因素,同時也使知識與技能的獲得過程伴隨著更加濃厚的情感色彩,這一點無疑是音樂課程改革所期望的。

2 .教學過程。同以往“教學過程”最本質的不同,是新的教學設計視教學過程為教學目標之一,因而更重視對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秳游镎f話》正是依據(jù)新課程理念,站在學習者的視角,圍繞本課三個教學目標,設計了符合學生生理特點與心理需求,符合音樂審美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過程。從頭至尾,貫穿著濃郁的情境,清晰地展示出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等學習方法。當然,由于對新課程與新教材的理解尚需一個過程,因此《動物說話》教案并非一個完美無缺的教學設計。

隨著音樂課程改革的推進,隨著實驗工作的深入,教師對課程理念、實驗教材的理解會進一步地加深,并必將會涌現(xiàn)一批充滿新意的教學設計,這是一種趨勢。

七、注重審美性,回歸音樂教育的本質

實驗教材較好地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倡導的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在學習內(nèi)容的選擇等方面充分考慮到音樂教育的審美本質和學生的特點。在學習單元的組合上采用了“專題組元”的新思路、方法(即以一個主題組織教材內(nèi)容),單元主題設計得豐富多彩,富有童趣,僅從一個個以兒童口吻命名的題目就可見一斑,如“好朋友”、“快樂的一天”、“祖國您好”、“小精靈”等。在具體內(nèi)容選擇上更上作了充分的考慮,使學習過程成炎學生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歌譜的學習歷來是個爭議較多的話題,實驗教材在這方面可以說探索出了一種很好的辦法。首先是不過早地學譜,使學生有較多的時間領略和感悟音樂的整體美,到了第二冊第 8 課才出現(xiàn)歌譜的雛形:“ sol ”和“ do ”。在此也可以看出編者的意圖:先學“ 5 ”、“ 1 ”的唱法,不急于出示其簡譜形態(tài),同時為了幫助學生唱準其音高,還出示了樓上樓下兩個孩子(分別代表“ 5 ”和“ 1 ”)打招呼的圖畫,使其視覺上直觀的高低幫助學生對音高的掌握。其二是運用圖形譜,圖形譜的設計除了考慮音高的節(jié)奏外,還與歌詞內(nèi)容相吻合,如第一冊《其多列》上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在彎彎曲曲的“山上”,有一棵棵“竹子”,卡通小人正在行走或奔跑?!吧健庇梦鍡l顏色不一的線畫成,酷此五線譜,“竹子”是小節(jié)線,隨著歌曲節(jié)奏的變化,“小人”之間的距離也不相同,這種方法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便于學生學習,為今后學習五線譜進行了鋪墊。

實驗教材無論是從內(nèi)容的選擇、組合,還是學習方法上,都強調了音樂教育的審美性,把學生良好品行的培養(yǎng),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審美體驗中。

八、力求開放性,拓展音樂教育的空間

實驗教材的內(nèi)容是豐富而開放的。如第一冊有 20 首“聆聽”曲, 21 首“表演”曲,第二冊有 21 首“聆聽”曲, 20 首“表演”曲。其內(nèi)容之豐富多彩,仿佛幫我們走進了一個個五彩斑斕的兒童音樂世界。面對如此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要求學生把每首都學得熟練是不大可能而且也沒有必要的,這對教師如何根據(jù)學校、學生和教師的實際,對教材合理取舍、靈活運用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第二冊《跳起舞》安排“聆聽”是《我是人民小騎兵》和《擠奶舞》,“表演”是《草原就是我的家》和《小松樹》,描寫的都有是內(nèi)蒙古大草原的有關內(nèi)容,像江南一帶的學生對內(nèi)蒙古草原不太熟悉,只要有重點地進行學習即可,同時還可以學習一些家鄉(xiāng)的民族民間音樂內(nèi)容。

實驗教材在內(nèi)容的選擇上也體現(xiàn)了開放思想,如第一冊教材編入 27 首中國音樂作品(其中 6 首為民歌或改編的民歌), 15 首外國音樂作品;第二冊教材編入了 24 首中國音樂作品(其中 4 首為民歌), 16 首外國音樂作品。其中既有《小松樹》、《新年好》等經(jīng)典兒童作品,又有《數(shù)鴨子》、《你的名字叫什么》等富有時代氣息的歌曲。編者以開放的心態(tài),廣闊的視野,很好地處理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經(jīng)典與一般、中華音樂文化與世界多元文化的關系,使用權我們廣大師生得以在多姿多彩的音樂海洋中學習、徜徉,享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

九、增強實踐性,提高音樂教育的實效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睂嶒灲滩姆浅V匾曔@一點,在欣賞、唱歌及其他音樂活動中都創(chuàng)設了使學生能充分參與、獲得體驗的平臺和載體。

在第一冊《好朋友》中,教材上的歌曲是《你的名字叫什么》,這首歌從內(nèi)容上就十分符合一年級新生之間急需互相了解、溝通的心理。書上呈現(xiàn)的畫面也童趣十足:一個個小朋友爭先恐后地向大家介紹自己“我叫……”在學習中,學生很容易地被誘導著參與歌曲學習,爭相唱著向同學介紹自己,學生在課堂上全身心的投入,與音樂似已融為一體,獲得了參與的快樂。

又如第二冊第 9 課的“聆聽”是《我有一雙萬能的手》,書上呈現(xiàn)的充滿稚氣的圖例中除了小朋友洗衣服、拍蒼蠅、拖地板外,還有一位小朋友咬著手指頭在想:“我還會……”。畫中蘊涵著編者的意圖:不要拘泥于書上或歌詞中已描寫的內(nèi)容,應鼓勵學生在音樂中放飛心靈,大膽想象,積極創(chuàng)編,在實踐、創(chuàng)造中感悟音樂,走進美妙的音樂殿堂。

此外,教材還安排了大量的“編創(chuàng)與活動”,每冊最后設立了“游戲宮”(第一冊為“歡樂游樂園”,第二冊為“愉快的夏令營”),更是為學生提供了分層參與、實踐音樂的機會。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