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的角色行當(dāng)(小生)
越劇的角色行當(dāng)隨著劇種的發(fā)展,逐漸衍化,從單純到齊全。在初期,由于劇目多為表現(xiàn)農(nóng)村中愛情、婚姻題材的“對子戲”,故以“二小”(小生、小旦)、“三小”(小生、小旦、小丑)為主;以后隨著題材的擴大,發(fā)展為“四柱頭”(又稱“四庭柱”,即“三小”加老生),老旦、花臉地位不高。40年代越劇改革以后,打破了嚴格的行當(dāng)界限,但仍保持著基本的行當(dāng)體制。
“小生”飾青年男性角色。在女子越劇中,由于小生由女演員扮演,故比其他劇種的小生行當(dāng)更具柔美特色,在劇種中的地位也更重要。其中又可分為4種路子及稱謂:
書生,又稱儒巾生、風(fēng)雅小生,頭戴秀才巾、解元巾(統(tǒng)稱方巾),主要飾演儒雅瀟灑、文質(zhì)彬彬的讀書人,表演特點是灑脫莊重、溫文爾雅,富有書卷氣。如《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梁山伯、《盤妻索妻》中的梁玉書、《西廂記》中的張君瑞、《何文秀》中的何文秀、《西園記》中的張繼華、《梅花魂》中的梅良玉、《碧玉簪》中的王玉林、《沉香扇》中的徐文秀、《孔雀東南飛》中的焦仲卿等。
窮生,又稱鞋皮生或破巾生,因腳拖鞋皮、頭戴破巾、身穿百衲衣而得名,主要飾演窮愁潦倒的落難公子和寒家子弟一類角色,表演特點是帶有寒酸相和迂腐氣。如《情探》中的前期王魁、《珍珠塔?前見姑》中的方卿、《杜十娘》中的李甲、《李娃傳》中落魄時的鄭元和、《彩樓記》中的呂蒙正等。
官生,主要飾演古代官員、顯貴一類角色,頭戴烏紗,身著官袍,表演帶有一定的工架和氣度。如《打金枝》中的郭曖、《販馬記》中的趙寵、《胭脂》中的吳南岱等。
武生,主要飾演有武藝的中青年男性角色,表演特點是英武挺拔,文武兼長,能參加武打場面。如《雙槍陸文龍》中的陸文龍、《貂蟬》中的呂布、《樊梨花》中的薛丁山、《轅門責(zé)夫》中的楊宗保等。越劇中武戲不多,無人專工此行當(dāng),一般根據(jù)劇情需要,由武功較好的小生演員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