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劇鼓板的演奏技巧
人常說“一臺鑼鼓半臺戲”,是說作為秦腔藝術表演中音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打擊樂在整個演出中的重要性。因此,作為指揮演奏整體,特別是打擊樂演奏的“總指揮”――司鼓的重要性也就顯而易見了。司鼓的重要性人所共知,但如何才能充分地發(fā)揮司鼓在蒲劇表演藝術中的重要作用,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
愛崗敬業(yè)勤學苦練
首先,要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這樣才能有十足的信心、極大的熱情、強大的動力。否則,就算坐在“總指揮”的位置上,也很難有所作為。
其次,要勤學苦練、刻苦鉆研。作為一名專業(yè)司鼓,其工作性質和工作特點決定了我們所從事的專業(yè)是一個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高度統一并完美結合的工作,因而就更嚴格地要求我們每一位從事表演藝術的司鼓工作人員必須要勤學苦練、刻苦鉆研。在苦練基本功的同時,還要熟練掌握各種演奏技巧和駕馭文、武樂隊乃至整個演出進程的能力。沒有非常扎實的基本功,沒有超強的駕馭能力,即使有再高的工作熱情也是不能完成的,至少是不能很好地完成劇情的需要和導演、表演者所要求的藝術境界和演出效果的。這也是蒲劇戲曲藝術表演對專業(yè)司鼓演奏員的最基本、最起碼的要求。
再次,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和飽滿的工作熱情。“一臺鑼鼓半臺戲”說明了在日常的演出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觀眾在欣賞臺上演員精彩表演的同時,也在關注著司鼓的精神風貌和演奏水平,這就要求司鼓演奏者必須有良好的精神風貌和飽滿的工作熱情,再加上嫻熟高超的演奏來為劇情增色、為演員服務、為觀眾奉獻。坐在“龍位”就要像條“龍”,那種衣冠不整、沒精打彩的“藝人”習氣是絕對不會受到觀眾認可和欣賞的,也是任何一種工作人員都不容許的。因此,我們必須要加以糾正和提高。
最后,要虛心地向在秦腔司鼓藝術中有成就和造詣的老一輩藝術家、老師學習,走正規(guī)化的學習路子,向名師學習,請名師指點,再加上我們自己的勤學和不斷實踐,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出色的秦腔司鼓演奏員。
打擊樂.特別是鼓板它不同于其他樂器的學習和掌握,其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手法”,也稱“指揮手勢”(底棰),但它又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打拍子”式的指揮手勢。它的指揮手勢來自于鼓棰擊打鼓面的“點法”(底棰)變化和動作變化,還有一部分來自指揮帶領打擊樂器去帶動音樂樂隊的行進和演員的演唱、表演,為其提供適度條件的過程。因而,“手法”,特別是正規(guī)熟練的“手法”就成為一名專業(yè)司鼓演奏員必須首要解決和掌握的前提條件。否則,其他的打擊樂演奏員根本看不清、認不準、想不明白你究竟想干什么?要敲什么?那就亂套了。而此時,一臺好戲也就索然無味了。司鼓演奏員的想法要靠四五位打擊樂演奏員來配合完成,這一切都要求司鼓演奏員擁有很嫻熟的“指揮手勢”,并引導、帶領其他演奏員來順利完成。
要想成為一名出色、優(yōu)秀的蒲劇司鼓演奏員,首當其沖的是先要掌握良好的“手法”。同時,必須要有正規(guī)的、通俗易懂的演奏手法和演奏技巧。當然,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領奏符號及“指揮手勢”在蒲劇鑼鼓演奏行進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司鼓演奏者引導其他打擊樂器進入演奏所敲的鼓點,演奏過程拾遺補差,演奏的速度由慢到快、由快漸慢的漸變過程中指揮變化的‘點法’的總稱。它是司鼓演奏過程中第二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底棰’之后,司鼓者首當其沖要解決的問題?!睕]有領奏符號,打擊樂器的演奏就無法開始,演奏便不能順暢地展開。只有領奏正確,才能為鑼鼓的順利展開建立良好的基礎,為“加花”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使所有的打擊樂器得到有效的控制,把抑、揚、頓、挫、起伏跌宕的戲劇情節(jié)和進展速度,通過司鼓的準確指揮和演奏來完成,從而為表演者的唱、念、做、打服務,使演出有組織、有計劃地展現給觀眾,使之成為完美的綜合性藝術。對此,李少波還補充:“由于鑼鼓的結構不同,性質各異,領奏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領奏符號更不會是一個模式。有的是獨立反復型的,有的是定點、定位、定時型的,有的則是不定位、也不定時,而是移動型的。”這就要求司鼓演奏者對每種鑼鼓點法的領奏符號要全面地學習與研究,知道它的概念、意義、敲法、類型,從而達到熟練掌握并演奏鑼鼓這一目的和要求。
什么是獨立反復型的領奏符號呢?是指在“底棰”之后、“加花”之前司鼓所敲的一種節(jié)奏鮮明、結構嚴謹的鼓板“點法”,是引導打擊樂器進入理想演奏的符號。由于鑼鼓結構的因素,領奏“點法”是一種獨立反復型的方式,領奏符號和“底棰”與“加花”是截然分開的,并具有獨立的領奏功能。但由于鑼鼓是“流動”的節(jié)奏形態(tài),所以領奏“點法”可長可短,較為自由。這種領奏方法在司鼓演奏中較為普遍。定點、定位領奏法是指由于秦腔傳統型的鑼鼓點是一次完成,沒有反復的余地和必要,鑼鼓點和演奏方法都是原來編排設計好的程式,領奏和“加花”的點法常規(guī)布局也是固定不變的,也就是說用規(guī)定的點法在規(guī)定的部位和時間段內完成領奏任務,這就是定點、定位領奏法的概念。移動型的領奏方式是指領奏點法在鑼鼓演奏中不定位、不定時,只有當鑼鼓點出現偏差時,司鼓采用一系列糾偏補差的點法,或者根據劇情的發(fā)展變化,鑼鼓需要加快或減慢時司鼓所敲出的一系列點法。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專業(yè)司鼓演奏者,不能只注重“底棰”和“加花”的學習,而忽略了領奏符號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的掌握,否則,便會出現演奏中司鼓的意圖不能得到貫徹落實,文、武樂隊失控、失調,鑼鼓與演員表演配合不夠默契,甚至經常出現差錯等現象。究其原因,便是舞臺實踐經驗不足,領奏符號掌握不夠。
領奏符號作為一種知識技能,它的“點法”雖然簡單,但作用很大,所以,司鼓演奏者只有去學習研究,才能使司鼓技藝在不斷實踐的基礎上得以全面提高?!皹I(yè)精于勤”、“寶劍鋒叢磨礪出”,只有勤學苦練、愛崗敬業(yè),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出色的司鼓演奏者。
潛心鉆研勇于創(chuàng)新
就戲曲表演藝術發(fā)展的規(guī)律而言,同樣面臨著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問題。作為司鼓。
首先,要在繼承傳統程式的演奏風格和演奏技巧的前提下創(chuàng)新。沒有繼承,就沒有發(fā)展,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蒲劇作為中國戲曲的“鼻祖”,幾千年來,由于數代蒲劇藝人的鉆研和承傳,形成了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地方劇種,蒲劇打擊樂的特殊韻味為蒲劇高亢、洪亮、粗獷、豪放的表演風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作為中國梆子戲的“始祖”,屹立于中國戲曲之林而深受西北地區(qū)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傳誦。隨著歷史的演進,也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完整的蒲劇打擊樂體系。作為現在的、乃至將來的蒲劇司鼓演奏者,都有繼承優(yōu)秀傳統模式演奏的義務和責任。可以肯定地說,傳統的演奏模式在傳統劇目中的演奏、伴奏過程中有著獨特的藝術表現力,這也是其他伴奏模式所難以替代的。
其次,要在演奏技巧和演奏風格上的創(chuàng)新。我們不得不承認蒲劇打擊樂有著慷慨激昂、粗獷熱烈的特點和藝術表現力,但也不能否認它的確存在著粗糙、震耳、缺少細膩的缺點,再加上司鼓演奏者喧賓奪主的自我表現的演奏方法,更使蒲劇與其他劇種相比有略顯粗糙之感。這就要求司鼓演奏者,必須根據劇情的需要和角色的情緒,恰如其分地進行演奏風格和演奏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特別是在新編現代戲和自創(chuàng)劇目的司鼓演奏中,我們更應該按劇情的需要、人物情緒的變化,設計、創(chuàng)作出符合全劇風格要求的演奏風格,切不能沿用傳統劇目的演奏風格習慣性地去盲目地自我表現。
再次,要在把握全局、理解劇情的基礎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奏中去。要突出一個“伴”字,講究一個“情”字,追求一個“準”字,達到一個“美”字。突出一個“伴”字,就是要始終明確秦腔打擊樂作為樂隊的組成部分,始終是為劇情服務、為演員伴奏的,決不能把自己凌駕于演員之上,特別是在“剁棰”、“雙棰”時要特別注意,在快速“二六”的演唱伴奏中更是如此。這就要求司鼓演奏者要熟悉劇情、熟記唱詞、熟練適度地演奏,從而達到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更好地為劇情服務。講究一個“情”字,就是要求司鼓演奏者要用心去感受,用情去體驗,要熟悉劇本情節(jié),抓住人物的感情,加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自如地完成演奏。追求一個“準”字,就是要求司鼓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不僅要敲得好,更重要的是要敲得準,并在服務演員上用得準,在鑼鼓點使用上選得準,指揮樂隊演奏上帶得準,那種盲目的(打面封)演奏法是絕對不可取的。達到一個“美”字,就是要通過以上的努力,圓滿地完成每出戲的司鼓演奏任務,并力求取得最佳的藝術效果,給觀眾以美的享受。在這里,熟悉劇情(也稱包戲)是至關重要的,否則,個人演奏技巧再好,不記戲、不包戲、盲目地“打面封”是不會取得良好的藝術效果的。
德藝雙馨不斷進取
司鼓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司鼓演奏者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藝術修養(yǎng),這就要求司鼓演奏者要不斷進取,努力提高個人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養(yǎng),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放下架子,虛心請教,當好演員的“第二導演”,以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和工作作風投入到演奏中去,為藝術增光添彩,為蒲劇藝術事業(yè)的繁榮和發(fā)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