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皮影戲 >

沔陽皮影的分類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沔陽皮影戲,俗稱“皮影子”,它是由沔陽漁鼓(湖北漁鼓之前身)行腔與方言道白及皮影戲完全合流而融為一體的民間藝術,成為獨具特色的漁鼓腔皮影戲。漁鼓腔出自舊時藝人的乞討唱曲,調式多樣,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在我國皮影戲藝術行當中,沔陽皮影戲又以玲瓏剔透造型生動的影像,優(yōu)美抒情的唱腔、妙趣橫生的臺詞,優(yōu)雅動聽的伴奏而獨具一格,深受人民群眾喜愛。沔陽民間流傳“看牛皮、熬眼皮、半夜回家撞鼓皮,老婆挨眉捏悶脾”的歌謠,足見皮影戲具有極大的誘惑力。

流行于江漢平原的皮影戲最初從北方傳入,其皮影比北方的稍長一些。皮影戲唱腔分兩類:一種是鄭場、毛嘴和潛江一帶的歌腔皮影戲;一種流行仙桃全境的漁鼓(稱為筒子腔)皮影戲。

沔陽皮影戲門派眾多,演唱風格也各有不同,早期多穿行于村野、集鎮(zhèn)、茶社、酒樓之間。因流行地域不同,沔陽皮影又分為上路子、中路子、下路子。藝人們習慣上稱歌腔皮影為上路子皮影,稱漁鼓皮影為下路子皮影(以漢水上下游為序)。地處上下路皮影戲之間的沔城、郭河、張溝、楊林尾、彭場一帶的皮影戲,稱之為中路子皮影。

上路子腔借鑒民間小調如薅草歌、打硪歌和雞鳴腔等,中路子腔融入了漢劇、楚劇等唱腔,詮釋了沔陽皮影的海納百川,下路子腔曲調婉轉悠揚,是沔陽漁鼓腔的正源。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