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彩調 >

非物質文化遺產彩調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彩調,原叫“調子”。是廣西各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地方戲曲,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它屬燈戲系統(tǒng),源于桂林地區(qū)農村歌舞,說唱衍化而成的“對子調”,分布甚廣。彩調劇約500種,從形式上看有獨角戲、對子調、大調戲、三小戲、出頭戲、對臺戲等。彩調劇流行于桂林、柳州、河池、百色等地區(qū)。因方言差異,各地名稱不一:桂林一帶稱“彩燈”、“彩調”、“唱燈”;平樂、荔浦、柳州、河池一帶叫“采茶戲” 、“調子戲”;百色和南寧等地區(qū)則稱為 “大采茶”、“嗬嗨戲”、“咿嗬嗨”……但以稱“調子戲”、“采茶戲”最為普遍。1955年,參加北京群眾音樂舞蹈觀摩演出時才統(tǒng)一定名為“彩調劇”。 常見的有《王三打鳥》、《劉三姐》等。

調劇,俗稱調子、彩調、彩燈、哪嗬嗨等,屬燈戲系統(tǒng),源于桂林地區(qū)農村歌舞,說唱衍化而成的“對子調”。彩調劇約500種,從形式上看有獨角戲、對子調、大調戲、三小戲、出頭戲、對臺戲等。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是廣西各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地方戲曲。

上一篇:廣西彩調劇團 下一篇:彩調窩 調子多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