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生變聲期的歌唱教學策略
3. 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內容做到合理地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保證學生勞逸結合。根據多年的音樂教學經驗,我在上音樂課時,一般將歌唱教學分為兩部分,將其置于一節(jié)課的開始和結束階段,中間的時間段我主要用于講解一些音樂知識,并讓學生欣賞一些音樂作品等。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聲帶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與此同時還能很好地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使學生掌握音樂知識,這都可以很好地為以后的音樂教學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還能用一些樂器來輔助音樂教學,比如豎笛和口琴等。
4.要求學生使用正確的歌唱姿勢。在歌唱教學內容中,正確的歌唱姿勢也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姿勢不僅可以影響到唱歌形象,還影響了氣息是否順暢。為此,我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的頭部都要保持十分平穩(wěn),眼睛平視前方。站姿要求: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平行。胸稍向前挺起,腹部微收,但不僵硬,面帶微笑,整個身體的中心略向前傾。坐著的姿勢應挺直腰,不僵硬,身子不靠椅背,雙手自然放松。
5. 掌握正確的發(fā)聲方法并選用合適的練聲歌曲。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一般會選用一首恰當的練聲歌曲,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迅速找到唱歌的狀態(tài),從而尋找到歌唱中所要求的共鳴腔體。當音樂中出現(xiàn)高音部分時,就需要借助所謂的頭聲,也就是頭腔共鳴。正確發(fā)聲的關鍵所在就是頭聲的發(fā)聲,為了保護好學生在變聲期的嗓音,在課堂教學中,我一般采用哼鳴與輕唱相互結合的教學方法。①哼鳴。哼鳴歌唱中,要求學生輕閉雙唇,聲音的氣流在經過鼻腔以后,會逐漸向上,直至蝶竇和額竇。由此在頭腔里進行共振作用,從而使得通往頭聲的渠道逐漸打開。具體方法是吸氣之后,逐漸慢慢地放松鼻腔和鼻孔,從而有擴大感地將聲音發(fā)出。比如用m、n、ng等音進行哼唱時,在鼻腔和眉心的地方,會感到一陣“麻”的感覺。這時候再選帶i韻母的歌曲讓學生進行哼唱來練習。通過學習和掌握哼唱的練習方法,從而尋找到頭聲的感覺。在練習好哼鳴唱以后,我通常都選用“嗚”、“呢”等母音的練聲歌曲。②輕唱。之所以選擇輕唱的練習方法,是因為學生在變聲期階段,為了保護聲帶不受損,是絕對不能大聲喊唱的。在輕唱中,主要是通過輕微的氣流來刺激聲帶,從而發(fā)出較為柔和和甜美的聲音,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呼吸時要有力度,用力吸氣,有控制地將氣呼出來。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選擇一些音域較寬的歌曲讓學生練習歌唱,比如在八年級的歌曲《走進西藏》中,歌曲的引子的音域就比較高,在這個唱段中,有較多的高音區(qū)旋律,需要使用輕聲高位來進行演唱?!侗Pl(wèi)黃河》也是一首富有激情的歌曲,在歌唱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使用有支持力的氣息進行輕聲的演唱,從而保護變聲期學生的嗓音。通過輕唱的練習,不僅可以保護變聲期的學生的聲帶,還能訓練聲音,為以后的歌唱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對于七年級的中學生,開始發(fā)生變聲的學生并不是很多,大多數學生還都處于童聲晚期階段,有很大一部分的學生正處于較好的唱歌狀態(tài)。音樂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發(fā)現(xiàn),并鼓勵他們多展開范唱或表演,并針對學生聲音的不同特點進行適當的輔導,可以幫助他們進入學校的藝術團。然而對于八年級和九年級的學生來說,大多數學生都處于變聲的旺盛期和變聲后期,此時教師應根據聲帶發(fā)育的具體情況,適當減少學生歌唱的時間,并在演唱過程中降調。
6.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演唱,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從而提升音樂素養(yǎng)。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展現(xiàn)個人魅力來開展一些音樂教學活動,要與學生進行互動演唱。當學生進行演唱時,教師可以使用手機將學生演唱的部分錄制下來,然后拷到電腦上,讓學生進行觀看,這樣學生不僅會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樹立歌唱的勇氣,樹立信心,從而也能使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得到提升。此外,在音樂歌唱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創(chuàng)作表演,在創(chuàng)作和表演過程中,引導學生去體驗音樂作品中所表達出來的藝術情感。比如:在學習歌曲《北京的金山上》時,這首歌對于學生們來說都是耳熟能詳的,為此教師可以先進行一下領唱,然后選幾個學生進行上臺表演,剩下的學生和老師一起進行歌曲的合唱。這種將表演和演唱結合起來的教學方法,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表演過程中也能使變聲期的學生進行聲帶的休息和嗓音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