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材教法:凸顯音樂性
在音樂教育實踐中,我們在關注多元化、綜合性的同時,往往忽視了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我們發(fā)現(xiàn)某些音樂活動綜合性過強,承擔的教育目標過多,導致音樂教育目標不突出,因而削弱了幼兒對音樂本身的感受;有的活動用了很多非音樂的缺乏現(xiàn)實操作性的元素(如為了吸引幼兒而使用大量精美的道具),反而轉(zhuǎn)移了幼兒關注音樂的視線。那么在音樂活動中如何體現(xiàn)音樂性呢?
突出音樂領域的教育目標
幼兒在學習音樂作品的過程中同時獲得多方面的發(fā)展是我們的期待,但是音樂領域的目標仍是重點之一。如在小班歌曲欣賞“誰是懶惰蟲”的活動中,為了幫助幼兒熟悉歌曲,教師將許多小動物圖片排列在黑板上,讓幼兒跟著教師唱歌的節(jié)奏來點小動物。唱到最后時,教師點著小動物圖片問:“它是不是懶惰蟲?”引導幼兒根據(jù)動物的生活習性作回答。在這個過程中,過多的動物圖片及對動物是不是懶惰蟲的討論干擾了幼兒對歌曲本身的關注,以至于游戲進行好幾遍后,幼兒依然不熟悉歌詞和旋律。
音樂活動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類型都有特殊的目標。就同一個學習材料如歌曲來說,如果是舞蹈活動,就要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充分表現(xiàn)歌曲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如果是欣賞活動,則要通過各種適宜的方式(如故事、動作、圖譜等)引導幼兒理解和表現(xiàn)歌曲的意境、結構和音樂形象;如果是歌唱活動,就要引導幼兒用好聽的聲音和飽滿的情緒來表現(xiàn)歌曲,同時還要挖掘歌曲中的音樂元素,如漸強漸弱、重音和休止符等。明確這些,能幫助教師找到教學的方向和重點。
選擇合適的教學材料
首先,選擇的音樂作品要凸現(xiàn)音樂的特質(zhì),以便更好地為教育目標服務。教師要深入分析教材特點,挖掘其中的音樂元素。如在小班音樂活動“大狗熊和小蜜蜂”中,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感受蜜蜂飛舞的情境,在表現(xiàn)小蜜蜂時,教師選擇了形象性更強的弦樂版《野蜂飛舞》。
其次,為樂曲選擇合適的樂器,以保證音色和音樂性質(zhì)的契合。在大班音樂欣賞活動“小老鼠的朋友”中,教師給“大力先生”配上鼓,體現(xiàn)沉重、緩慢的感覺;給“皮球小姐”配上沙錘,表現(xiàn)它在地上滾動的聲音;用雙響筒“的篤的篤”的聲音表現(xiàn)調(diào)皮的小老鼠。幼兒在給音樂配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了音樂。
充分開放幼兒的感知覺通道
音樂活動是一種多種感知覺通道協(xié)同感知的活動。開放的感知覺通道越多,對特定對象的把握(理解、記憶)就越全面、越精確、越豐富、越深刻。為了幫助幼兒順利打開多種通道,我們需要選擇合適的輔助材料。如中班的音樂欣賞活動“蒲公英”,作品輕緩柔美,略帶憂傷,幼兒難以理解。但是,教師依托“蒲公英”這一形象,通過課件將幼兒自然帶入歌曲的意境。很多孩子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舞動起來,以表現(xiàn)蒲公英飛揚的狀態(tài)。對于絕大多數(shù)缺乏音樂經(jīng)驗的幼兒來說,操作活動應該是幼兒傾聽、欣賞的主要伴隨活動方式。其中動作,特別是大肌肉動作,對于幼兒感知音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小班音樂欣賞活動“大狗熊和小蜜蜂”中,教師在引導幼兒感受又重又慢和又輕又快這兩種音樂特性時,借助了游戲情景:森林里的大狗熊偷吃了蜂蜜,小蜜蜂群起攻之,把大狗熊趕跑了。整個音樂活動就是一個游戲,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自然地運用了身體的動作,表現(xiàn)了對兩種不同性質(zhì)音樂的理解。
但是,教師在充分調(diào)動幼兒通過各種感知覺通道對音樂進行“全方位”“多層面”探究的過程中,要注意手段并非越多越好。如果為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而投入大量物力和精力制作“曇花一現(xiàn)”的道具,那就不必要。如果這些道具過于吸引幼兒的注意,反而會使他們忽略音樂本身。如在小班歌唱活動“小鴨子”中,為了讓游戲情境更加逼真,教師在地面上鋪上藍色的布當作“小河”,里面放上很多“魚”“蝦”??墒窃诨顒又杏變憾既屇切棒~”“蝦”了,他們得到的快樂并非來自音樂本身,而是比誰抓的“魚”“蝦”多。后來教師也認識到這個問題,直接利用音樂室藍色的地毯和高臺引導幼兒參與游戲,結果發(fā)現(xiàn)幼兒完全能借助想象感受體會音樂的意境。又如在中班音樂欣賞活動“愛跳舞的貓”中,幼兒臉上的幾抹迷彩就讓他們把自己想象成了調(diào)皮可愛的小貓,較好地理解了音樂。
給予幼兒充分聆聽的時間和自主表現(xiàn)的空間
幼兒的認識水平以及有限的生活經(jīng)驗決定了教師引導的重要性,但是活動的核心和主導是音樂,而不是教師。在活動中,我們要給予幼兒充分聆聽音樂的時間,而不要一開始就讓幼兒“籠罩”在教師的詮釋之中。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在幼兒初次感受音樂后讓幼兒表達對音樂的感受是非常必要的。如大班欣賞《小白船》時,教師在引入環(huán)節(jié)只說了一句“請大家欣賞一段樂曲《小白船》”。聽完后,幼兒積極調(diào)動相關生活經(jīng)驗,表達了對音樂的獨特感受:“很優(yōu)美,聽了很想劃船?!薄昂孟窨吹剿牟ɡ恕!薄昂孟窕▋洪_放的感覺。”“好像進入夢中?!苯又處煿膭钣變河米约旱姆绞奖憩F(xiàn)音樂。有的幼兒輕輕擺動手臂表現(xiàn)波浪的起伏,有的結伴表現(xiàn)劃小船,有的用柔軟的身體動作來表現(xiàn)舒緩的感受。每個孩子都陶醉了,投入地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的感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只是提供一個自主表達的空間:寬容和尊重,自由和開放。
讓音樂活動本身成為一曲流暢的音樂
音樂活動本身就是一種自然流暢的審美過程。一位資深的幼兒音樂教育工作者說,音樂活動需要“張弛有度”,興奮點的安排要合理,“緊張”和“放松”的合理轉(zhuǎn)換才能產(chǎn)生活動的張力,這種張力與音樂本身一樣,會帶給幼兒精神享受。
在音樂活動中,過多的語言和生硬的指令會破壞活動的流暢性。我們提倡多用音樂化的指令,像“起來”“坐下”“停止”等常規(guī)要求只用簡單的手勢、眼神表現(xiàn)即可。這樣既可以減少無用的組織環(huán)節(jié),又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
同時,每個音樂活動的氛圍應符合音樂本身的情緒特點。如《青春舞曲》熱情奔放,教師可以用活潑歡快的情緒和語言來引導,而《小白船》則要營造一種寧靜優(yōu)美的氛圍,不能讓孩子們因嬉戲而破壞音樂的情緒特點。又如在中班歌曲欣賞活動“我愛我的家”中,教師的微笑、柔聲細語、輕輕擁抱等讓孩子們沉浸在溫馨的活動氛圍中。對那些調(diào)皮的孩子,教師也只是用輕柔的聲音說“寶寶,我來抱抱你”,就神奇地讓他們自然深情地投入到歌曲的歌唱中。因此,營造合適的氛圍,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帶動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可以令音樂活動達到和諧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