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湘劇 >

衡陽湘劇的表演特點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衡陽湘劇的表演藝術,早期的高腔連臺大本戲,重功架與特技。且融“百戲”、“雜技”、“武術”等于其中。

衡陽湘劇如《目連》大戲很講究“射叉”、“疊羅漢”、“爬竿”等技藝。青陽腔進入后,從偏重大鑼大鼓的戲,變?yōu)橐渤¤屝」牡膽?,特點是唱重于做,做工生活氣息很濃,程式化的動作不多,如《琵琶記》 、 《金印記》的表演藝術,至今仍保留著凝重、古樸的風格。昆腔進入以后,表演藝術又有所發(fā)展,吸收了昆腔載歌載舞的特點,唱做并重,舞臺表演活潑多姿,如《白兔記o打獵回書》 、 《破窯記?趕齋潑粥》 ,相傳這是老仁和班小生杜三和喜保的創(chuàng)造,傳演至今,仍有很大的藝術魅力。自從彈腔(南北路)進入湘劇后,在表演程式上有所加強,出現(xiàn)了一批如《水擒龐德》 、 《五臺會兄》等以造型、功架著稱的劇目,增設了紫臉這個行當。紫臉始于仁和班的郭少仁。同時由于高、彈同臺,高腔吸收了彈腔所長的做工和武打,彈腔則受高腔滾唱的影響,發(fā)展成長段流水,如《斬李廣》中連唱四十八個“再不能” 《程濟趕車》中連唱二十四個“可憐主”以及《金沙灘》中的[寶塔歌]等。清末,京劇進入長沙以后,曾有十八位京劇藝人參加湘劇班同臺演出,湘劇藝人又向京劇藝人學習武功,并在彈腔演唱中吸收了京劇一些花腔,又一次豐富了湘劇的表演藝術。

衡陽湘劇角色行當有生、旦、凈、丑四行,各個行當又各有若干分支,都有其獨特的技藝。生角居各行之首。小生中羅帽、文巾,雉尾、盔靠俱全,有窮、文、富、武四做派。唱用假嗓,念帶本音,不摻土語,尤重做工。如窮小生戲(俗稱“爛布子戲”)《潑粥》中之呂蒙正, 《金印記》中之蘇秦, 《打侄上墳》中之陳大官等,表演松弛自如,很有生活氣息。又如《打獵回書》中的娃娃生,一段高腔合著一段舞蹈,舒眉亮眼,轉帶搖翎,抬腿過額,旋步若風,颯颯英姿略帶幾分稚氣,自然而逼真地表現(xiàn)出十五、六歲的少年將軍天真活潑的性格。這種高腔與舞蹈緊密結合的表演藝術,傳自名小生杜三,后來五云班李芝云、華興班吳紹芝,都以此馳名。建國后,陳劍霞繼承這一傳統(tǒng)表演藝術,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獲獎。五云班柳介吾在《祭風臺》中拖鞋行走的趿鞋路,仁壽班陳紹益在《金沙灘》中金雞獨立的船路,普慶班盛楚英在《金馬門》中腳踵作步的醉路,都是很富特色的藝術創(chuàng)造。清華班言桂云的唱工,曾以“云遮月”的嗓音被人稱為“南叫天”。建國后,徐紹清又發(fā)展了湘劇老生的演唱風格,在扮演《琵琶上路》中張廣才時,滾唱數(shù)十句一氣呵成,行腔走板,有如高山流水,響遏行云,曾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獲獎。

衡陽湘劇的傳統(tǒng)表演藝術,既有豐富的程式,又能突破程式;既有角色分行,又不受行當?shù)木窒?;而是從生活出發(fā),塑造出不同人物的藝術形象。如《打雁回窯》 ,本為正旦唱工戲,卻溶進了武旦做工,形象地表現(xiàn)出柳迎春這個富家小姐在經(jīng)歷十年寒窯生活后的性格變化。 《哭祖廟》本為老生戲,卻改用小生扮演,使劉諶這一人物更符合歷史真實。 《裝瘋跳鍋》中的蒯通,本為老生戲,卻改用凈角扮演,以寫實性的做工,豐富人物的性格。 《空城計》中的司馬懿,本為凈扮,卻改用靠把生角,以達到唱念并重的藝術效果。《八牌莊》中的路遙, 《背娃進府》中的表大嫂等人物,潑辣、粗獷、直率、奔放的形象十分鮮明。

上一篇:衡陽湘劇的唱腔 下一篇:湘劇的唱腔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