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伴奏樂器海笛
作者: 來源 :中小學(xué)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海笛又稱小嗩吶。桿長22~30厘米。最常用的是桿長23厘米的(又稱“三吱子”)。引流行在廣東、廣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音色柔和, 多用來獨奏或合奏,尤以與二胡等合奏更為動聽,并常為歌舞伴奏,其中流行湖南的嗩吶,還用于說唱音樂“嗩鼓”的伴奏。
各地所用的哨也不同,有蘆葦?shù)?,有麥桿的,也有用褐紫色膠性蟲殼的(但吹起來非常軟)。江西會昌的嗩吶,侵子是用銀做的,上、下口直徑相差特別懸殊,并在侵子下端至第八孔上端的管中,裝有一個中空管,音響別具一格。一種傳統(tǒng)樂器。
嗩吶,古稱瑣嘹,蘇爾奈。又稱喇叭、小嗩吶、海笛。原是波斯樂器,明代以前傳入中國,先為軍中之樂,后入民間。明王圻《三才圖會》(1607)即“嗩奈”其制如喇叭……不知起于何代,當是軍中之樂也。 嗩吶的組成結(jié)構(gòu):嗩吶,在木制的錐形管子上開八孔,木管上端裝一銅管,銅管上端套一葦制哨子,木管下端裝一喇叭形銅質(zhì)擴音器。經(jīng)過改革的嗩吶有高、中、低三種,有的還加了音鍵,擴大了音域。嗩吶由雙簧哨子、蕊子、桿子和銅碗四部分組成,豎吹,有大小不同的規(guī)格。嗩吶的演奏形式:嗩吶除了用于合奏、獨奏外,也用于戲曲、歌舞等伴奏。在民音吹打樂或地方戲曲樂隊中,嗩吶經(jīng)常作為領(lǐng)奏樂器使用。嗩吶音量宏大,聲音粗獷,宜于表現(xiàn)歡快、熱烈、雄壯的樂曲和熱烈奔放的場面,可以演奏技巧性很高的華彩樂段,還可模仿飛禽和昆蟲的鳴叫聲。演奏技巧主要有:滑音、顫音、吐音、花舌音、氣拱音、氣頂音、三弦音、簫音等。此外,嗩吶由一種“循環(huán)換氣法”,即在吸氣時鼓腮使長音不斷的呼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