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滇劇 >

滇劇的聲腔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絲弦腔源于秦腔,在滇戲三種構成因素中是主要的一種,它的唱法有“甜品”、“苦品”之分,可用于喜劇,也可用于悲劇。胡琴源于徽調的石牌腔,與二黃腔同源,故近似京劇二黃,但與京劇二黃又有不同,沒有〔原板〕,其中有一種〔梅花板〕是由〔二流〕跺起來加以變化而成的,在歌唱中夾帶訴說,可以唱到數(shù)十句不覺其繁復,真是如泣如訴、如怨如慕;常用于《黛玉焚稿》之類情節(jié)悲啼的戲里。

襄陽腔來自湖北漢劇襄河派。由于長期在云南流行,不斷發(fā)展,并以云南土音演唱,與漢劇西皮已不盡相同而自具一格。特點是曲調流暢,旋律輕快、幽默,長于表達輕松歡暢的情緒。

胡琴腔即二簧,來自徽調,入滇后也具有了地方特點,其曲調莊重、委婉。雜調有以嗩吶伴奏的“七句半”,以南胡伴奏的“筒筒腔”,以鑼鼓打擊樂器伴奏的“課課子”等,多用于生活小戲。

幾種聲腔的使用,多以絲弦腔為主,一般有以下兩種情況:一種是一出戲一種聲腔歌唱到底,如絲弦腔的“春、梅、花、梵”四大本(即《春秋配》、《梅絳褻》、《花田錯》、《梵王宮》)等;另一種是多種聲腔混用,藝人稱“兩下鍋”或“三下鍋”,如《二龍山》是胡琴、襄陽“兩下鍋”,《三祭江》、《殺四門》等是“三下鍋”。

滇劇的三種主要聲腔,結構均為板式變化體,都有倒板、機頭(類似回龍,但變化更多)、一字、二流、三板和滾板等板式。此外,各聲腔又有各自獨有的板式唱腔,如絲弦腔有安慶調、壩兒腔、二十四梆梆、飛梆子等;胡琴腔有平板、架橋、梅花板、人參調等。伴奏樂器絲弦腔以鋸琴(近似秦腔的二股弦)為主,襄陽腔、胡琴腔以胡琴為主。此外尚有南胡、月琴、三弦、撒啦(大嗩吶)、叫雞(小鎖吶)、笛子等。打擊樂器有小鼓、大鼓、梆梆、提手、大鑼、小鑼、鈸、碰鈴、镲等。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