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音樂知識(shí) > 中國音樂史 >

雷公電母考

作者:隴菲   來源 :中小學(xué)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shí)間:2018-01-31   點(diǎn)擊:

雷公電母考

 

 

敦煌莫高窟西魏249窟,窟頂復(fù)斗西披左上方繪有雷神旋轉(zhuǎn)十二面連鼓的圖像。

 

 

敦煌藏經(jīng)洞所出唐代絹本《佛傳圖》中,也有雷公旋轉(zhuǎn)連鼓的圖像。此圖之“連鼓”,不僅在雷公周圍形成環(huán)繞的圓圈,而且鼓與鼓之間,的確有連接的索帶之類。

 

 

以上敦煌所出之雷公旋轉(zhuǎn)連鼓的圖像,原是中國漢代傳統(tǒng)的繪圖題材。

東漢王充《論衡?雷虛篇》說:

    圖畫之工,圖雷之狀,累累如連鼓之形。又圖一人,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椎,若擊之狀。其意以為雷聲隆隆者,連鼓相扣擊之音也;其魄然若敝裂者,椎所擊之聲也;其殺人也,引連鼓相椎,并擊之矣。

    以上敦煌所出之雷公、連鼓圖像和王充《論衡?雷虛篇》所說對(duì)照,有如下一些不同之處:

1,敦煌圖像所示之連鼓,并非“累累”之狀,而是在雷公四周旋轉(zhuǎn),井沒有“相扣擊”。

被稱作“連鼓”而且的確有索帶相連的“雷鼓”(1)在雷公四周旋轉(zhuǎn),應(yīng)該是受張衡《東京賦》所說的“轉(zhuǎn)雷”之影響而繪。

此“轉(zhuǎn)雷”一語,李善《文選注》解釋為:

言鐘鼓之聲又若雷霆之相轉(zhuǎn)。

    《淮南子?天文訓(xùn)》也說:

    電以為鞭策,雷以為車輪。

    敦煌遺書《唐末禪宗雜記付法事》(擬)(北圖咸字二十九號(hào))說:

雷門無旋布鼓,

雷耀豈懼螢光。

其中“雷門無旋布鼓”一語,用了“布鼓無聲”的典故。

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雷公所用之雷鼓原是像“車輪”一樣“旋轉(zhuǎn)”做聲的。

由此而發(fā)生的問題是:打擊樂器何以“旋轉(zhuǎn)”做聲?

2,敦煌圖像所示之雷公,并非“力士”之容,而是頭上有角之獸神。

由此而發(fā)生的問題是:此頭上有角之獸神究竟是什么?

為了回答這兩個(gè)問題,讓我們先來回溯一下原始宗教中雷雨之神的演化歷史。

《周禮?地官》說:

以雷鼓鼓神祀。

    鄭康成《注》說:

雷鼓,八面鼓也。神祀,祀天神也。

在遠(yuǎn)古,主雷雨的神祗,是原始人心目中的至尊天神。

甲骨文之“神”字,從“示”從“申”。

“申”,甲骨文作“